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李渔之率性人生(2)——生活美学

《闲情偶寄》这本书奠定了李渔在中国文学史地位。内容不仅涉及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方面也多有个人独到的见解与阐释。

先通过其中的两篇文章来看李渔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吧:

李渔在《闲情偶寄·种植部》记载下这样一件事情: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则为强弩之末,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返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生活窘迫的李渔,为了一盆水仙花,既然当掉妻妾的首饰来换。
《闲情偶寄·器玩部》记载:“予尝梦酣睡足,将觉未觉之时,忽嗅腊梅之香,咽喉齿颊尽带幽芬,似从脏腑中出,不觉身轻欲举,谓此身必不复在人间世矣。既醒,语妻孥曰:‘我辈何人,遽有此乐,得无折尽平生之福乎?’妻孥曰:‘久贱常贫,未必不由于此。’”

也就是在床帐之内做托板供花,以便夜晚睡眠时可享受花香。

李渔对于生活的品质的要求可见一般。用现在的话讲,李渔的生活真是小资。而这种处处考究的生活态度,恐怕也不是所有的小资可以达到的境界。

经济宽裕之时,李渔便过着享乐奢华的生活,在经济窘迫,捉襟见肘之时,仍不忘创造条件提升生活的品味。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在金华兰溪时,还教导当地的躬耕于田野的百姓如何布置自家的住所。比如在春来花发之际,农忙之后,在田野采一些好看的野花野草带回家中,插入容器,摆放一两处,既增添了房间的美感与朝气,又可以赏心悦目,愉悦身心。

田野中野花野草随处都是,李渔的这个建议在操作方面来讲其实不难做到。但是,我在想,每天忙于农耕的老百姓是不是都能有一份像他那样的闲情雅致呢?

难的不是按照别人的建议去制造美,而在有一个审美的心境、懂得审美。

文章配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