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日星期五

项目管理师备考总结

这是我第三次考软考,第二次考项目管理师,也是唯一一次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认真准备的。第一次考软考报的是系统分析师,当时什么都不知道,因为师姐自己要考拉着我一起报名。报考之后就开始学习了,没有买书,在网上找的资料来看。也没有认真看,简简单单看了一个多月就过去考试了,最后好像三门只过了一门。

第二次是参加工作以后,当时部门领导很重视员工的培训,申请了培训经费,软考的报名费和住宿费都可以报销。这样一下子我们部门的人都报名了,也就是这个原因,大家反而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这一次我完全是一页书也没看过,真正地裸考。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前段时间专门查了成绩,是40、14、28。看来当时案例分析的计算题肯定不会做啊,考的太差了。再之后这项政策也取消了,我也没有去考试了。

这次为什么报考呢?有三个原因:一是公司开始评职称了,虽然现在没有和工资挂钩,以后可能有用。二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当地可以考试了,以前必须去广州考试,花销太大,算了下每次考试要花近一千块钱(来回火车票450元、住宿费150元、报名费189元)。三是同一个办公室的人偷偷去考试,考过了才和我们说,对我的打击很大,我下定决心也要过。

备考过程如下。

2022年1月,开始收集资料。找到了评价很好的几本书的电子版:《官方第三版教材》、《32小时通关》、《5天修炼》(最后好好看的是教材和题目书,其它的都没有看过)。我一开始自己看教材,第一章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看的太累,实在是看不下去。这时在B站找到“西方老师”的视频课,他带着人看教材。跟着老师轻松多了,好多内容可以不看,省下了好多时间和精力。

在以前我是不相信这些培训机构的老师的,我觉得考试只要自己认真看书也能顺利通过考试。通过这一次的备考,让我知道跟着老师学习,尤其是一个好老师学习,会让自己事半功倍。优秀老师因为长期从事相关的行业,他对这个行业尤其是考试很熟悉。他能清楚地指出来哪些会考,哪些不考,哪些经常考,哪些是重点考,如果你自己看书,没有重点一碗水端平地备考,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性价比很低的地方。所以现在我觉得跟着培训机构的老师学习也是不错的一个方法。

2月底,跟着西方老师把第三版的教材看完了,虽然看得轻松,但是看过之后几乎什么都没有记住。之后才知道第一遍都是这样。

3月,我自己开始看教材,这时看到了“马军老师”的视频课,看了几个发现比西方老师讲的好,于是又跟着马老师看教材,马老师的视频课比较长,一次课大概2个小时,我只看了十大管理的。

3月中旬开始做真题。上班抽空用手机Tikubook软考做选择题,晚上回家做案例计算题,做完后看马老师的案例问答题。

4月中旬选择题和案例过完了,然后开始看论文集。我是把论文集里的十大领域的论文都整理一篇出来,形成十篇论文,然后开始背论文。每天背一篇。4月底论文也过了一遍。

进入5月就开始回顾复习了,也可以说是第三遍学习,进行查漏补缺。第三遍学的比较轻松,根据自己的进度来学习,仍然是上班通过Tikubook来做收藏的选择题,晚上回来看案例和论文。论文背下来很困难,也只能背个大概。

这次学习从1月底到5月底,花了4个月的时间,每天学习2-3个小时,有时没空学习,等小孩睡着了才能看会儿视频课。

我觉得软考高级是考试难度比较大的一项考试,好好备考不一定能过,不好好备考基本上过不了。如果这次考试我过不了,下次考试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了,大概提前一个月温习一下就可以了。考试不光靠努力还看运气。作为渺小的个体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2022年6月2日星期四

上下班四公里路程是骑电动车还是自行车?

去年12月,Jasmine公司的停车场维修,没办法停车,也就没有开车了,然后我的电动车就被她征用了。

她骑了几个月,发现体验很好,也不堵车了,回家也快了,以前开车上班半小时下班一小时,现在变成上下班20分钟。于是决定我的小电动的命运,征用不还了。我只能重新寻找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了。

我一开始想着骑单车,即可以上下班也可以锻炼身体,我骑了几个月发现单车也有几个问题:1、下雨天骑车很麻烦,因为要用脚蹬,穿雨衣动来动去腿和脚很容易湿。2、逆风骑行很费力。3、遇到急事想快也快不了。4、载重有限,没办法多载人。5、夏天骑车,到公司一身的汗。6、送小孩上学不方便,速度慢、小孩不容易坐、书包没地方放、下雨天小孩容易淋湿。

骑单车的优点:1、锻炼身体。2、不用充电。3、天气不热,不下雨的时候骑车很舒服。4、一个人非夏天近距离通勤很不错。

考虑来考虑去,电动车几乎具备单车的优点,没有单车的缺点。于是我决定再买一辆电动车了。Jasmine说:“电动车很好啊,坐在那里只用动手就行了,一点都不累,比汽车快多了。”

2022年上半年高级项目管理师考试总结

2022年5月28日,我参加了项目管理师考试,这是我第一次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认真准备的软考。5月份开始好多省份由于疫情的原因取消了考试,我一直担心自己所在的地区也会取消,生怕前几个月复习的时间白白浪费了。还好最终考试顺利进行。

5月28日一大早在下雨,我7点半出门,7点45分到达考区,但保安不让进去,门口聚集了好些人。我找到一处还没开门营业的小店的屋檐下避雨,一直等到8点10分左右,保安才让我们进去。

在学校门口查验准考证、身份证和48小时核酸证明(手机微信出示即可),进入学校后不让上楼,也进不去考场,等到8点半才能进入考场。

一、 上午综合知识(选择题)9:00-11:30

选择题75道题,75分。我拿到试卷就赶紧做,怕时间不够,做的比较快,拿不准的圈起来迅速跳过,到10点已经做完了。看着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暗中窃喜。

我又重头开始做那些圈下来的题,才发现拿不准的还是拿不准,该不会的还是不会,而且读题很耽误时间。因为圈下来的太多,大概30多道题,过了一遍差不多用了50分钟。一看时间快11点了,赶紧涂答题卡。

最后才来做剩下的4道运筹学的计算题,因为时间很紧张,这时计算起来根本静不下心来,草草做了一下,到交卷还有2道题也没做出来。

总结:上午的选择题时间是足够的,不要做太快,最好一遍做过,回头再来会更耽误时间。我因为没规划好时间,让自己非常紧张。我觉得该这么规划时间:总时间150分钟,预留15分钟填答题卡,每道题大概1.8分钟,半小时做20道题左右。9:30 20题,10:00 40题,10:30 60题,11:00 做完,开始填答题卡。11:15分回头看拿不准的题,最好不超过5道题。

二、 下午案例分析 1:30-3:00

案例分析3道题,其中一道题是计算,两道题是问答题。我把计算放到最后做,先做问答题,把答案写在试卷上,写完了再去做计算题。等做计算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大概已经快2点20分了,这个时间又是没法静下心去计算。今年的计算题不难,但是算的过程有点复杂,涉及到十几个加减乘除,还有小数点,一不小心就会算错。在紧张的环境下,出错的概率会更大。我一开始就算错了,还好及时发现,不然下面的题接着也会错。

都说案例分析的考试,不拿下计算题几乎过不了。我错在不该把计算题放在最后做,问答题写在试卷上而不是答题卡上。

总结:1、一开始做计算题,这时没有时间压力,计算的准确性很高,把这25分拿下。2、问答题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字要写小点,多写几点。

三、 下午论文 3:20-5:00

案例分析做完赶紧上厕所,回来就要考论文了。拿到试卷就傻眼了,今年不是二选一,只有一道论文题,而且这个题目是我几乎没有准备的。在备考期间,十大管理的论文我都准备了一篇,然后开始背论文。为了偷懒,我分析历年论文考题发现干系人管理从来没有考过,我觉得不会考干系人管理,如果考也只会考沟通管理,所以在很久以前过了一遍再也没有看过了,没想到这次论文考的就是干系人管理!

写论文的时候虽然有点印象,但是不深,好多内容无从下手,自己觉得写的不好。

总结:十大管理的论文都要准备,都要背的滚瓜烂熟,47个过程的描述、作用和内容都要记下来,每个过程的工具也要背下来,每个过程不仅有理论也要有举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试结束后,心理五味杂陈,辛辛苦苦备考了4个多月,考的不理想,觉得这次过不了了。上午的选择题还好应该可以过,下午的两门有点悬,案例中的计算不知道做对了没有,论文虽然写够了字数,但是写的不够深入。

今年的考题总体感觉有点难。上午的选择题刚开始的10道题是时事和新技术的,我几乎全部做错了,英语题比较简单,错了一道题。下午的案例中的双代号图不是说不要求会画的么,我都没有准备。还有一道双证书的生成过程,压根不会,扣了8分。下午的论文我觉得出的有点出人意料,我也没有准备好。

28号晚上选择题的答案出来了,自己估了50分。30号案例分析的答案也出来了,没想到计算题我做对了,大概也是50分。论文没有答案,不知道会是多少分。不想太多了,等7月份查分吧,不行只能再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