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红楼梦”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红楼梦”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1年9月30日星期四

读《红楼梦》「真本」之《吴氏石头记》

无意间看到了据说是《红楼梦》“真本”的《吴氏石头记》,全称《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又称“癸酉本”、“何初本”。因为说是吴梅村创作的,所以称作吴氏。

这部传奇的书据说是《红楼梦》80回后失传的真本内容,而且十年前就出现了,我现在才知道。

我一开始也是对它到底是不是真的《红楼梦》感到怀疑,上网看了下,讨论非常激烈,说的真真假假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索性不去考究它是不是真的了,先看了再说,如果看不下去就扔到一边不看就是,可是没想到一看就看进去了,没想到这么好看,一回接一回被吸引赶着看完。

看过之后的感想:

1、我看完了根本分不清是不是“真本”,但是觉得肯定不是现代人续作的作品,现代人的语言环境和古代不一样,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如果是续作的话也只能是古人写的。

2、后28回和前80回文本有很大的区别,语言显得更精简更粗糙,但诗词水平和前80回相差不大,不过数量少了很多。人物的性格也保持一致,只有几处显得突兀的地方。例如:贾政竟然要宝玉娶妙玉,宝玉竟欣然接受;宝钗的心机太过外露了,不像以往的做派,主动嫁给贾雨村当小妾也有点不合常理;贾府里的主子和丫鬟出去勾结土匪来抢劫贾家也有点说不过去。

3、癸酉本最伟大的地方是交代了书中每个人的命运,而且和开篇的每个人的判词一致。每个人的死亡方式和判词吻合,比如,“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印证林黛玉上吊死和薛宝钗的埋在雪里;“湘江水逝楚云飞”印证史湘云死在湘江边;“家亡莫论亲”的巧姐被舅舅卖到妓院。看书的时候看到人物的命运,突然想起之前的判词,真的让人拍案称绝。这些内容是那些所谓红学家拼了老命终其一生也是猜不准的。

4、《石头记》成书时间是明末清初,书中后28回大段内容写了戎狄当政,汉人不耻为之效命,还有对当权者的告诫,对黎民百姓疾苦的同情。这些内容肯定是没法在清朝严酷的文字狱下传播的,所以《石头记》前期肯定看过的人极少,而且全书在传阅过程中慢慢地只传阅前80回的内容,无形中造成了后28回的丢失。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红楼梦》刚开始只有前80回了,如果后面的内容和前80回相差不大,不涉及重大事件的话肯定也会保留下来的。

5、曹雪芹(如果有这个人的话)只是《红楼梦》的润色者,并不是原作者。曹雪芹不停地增删修改,使文字更加顺畅优美,增加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想,增补了诗词歌赋,把后28回的部分内容提前等。但是到后28回就没办法增删了,只能全部删除重写了,因为不是原作者所以没办法圆满完成,就此作罢,没想到后来高颚进行了狗尾续貂。

6、我觉得《石头记》是写完的了,一般人写小说都是先设计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不可能边想边写,前后没有呼应。高颚的续作大部分人物的命运都没有交代,而且和判词不吻合,读着死气沉沉的。而癸酉本的后28回读起来凄凄惨惨,却很想读下去。

如果你也有兴趣可以去读读这本小说。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f7iqUpIziKXDMEZPgTZWA
提取码:jsfb

2017年9月12日星期二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勋说红楼梦》共八辑,讲了前八十回,我看了八个月,当然是断断续续看的,看完以后感慨颇深。

我以为我这辈子不会再碰《红楼梦》了,却跟着蒋勋慢慢地又读了一本厚厚的《红楼梦》。

通过蒋勋的讲解让我为自己的自负而汗颜,以为只要认字就能读懂《红楼梦》,没想到《红楼梦》字里行间隐藏着好多大学问,之前读了好几遍都看不出来。

蒋勋像一位老师不仅讲解了书中的知识点,还引申出好多大道理,不仅有为人处世还有理国经商。但是如果你想通过读《红楼梦》学会圆滑世故或者权谋政治的话那就真的是缘木求鱼了。

蒋勋的三观很正,跟着他读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唯一我不认可的是他将《红楼梦》与青春挂钩,每当遇到无法解释的地方就会说是“青春使然”,好多东西往青春上靠。

回到《红楼梦》,它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书,作者的遣词用句编织故事塑造人物都很成功,以一己之力为后人创造了几十个活灵活现个性鲜明的人物。但我不认同他的诗词,感觉读来美感和意境不足,完全为了叙事而作。

以我亲身经历来说,如果读了好多遍《红楼梦》觉得没有长进没什么可读的了,不如找些讲解的本子跟着“大家”再读几次,这样会受益匪浅。

下一步打算看看张爱玲的《红楼梦魇》。

2017年1月12日星期四

跟着蒋勋读《红楼梦》

​刚开始看《蒋勋说红楼梦》时只想着随便看看,没曾想却看了进去,现在已经看了3册了,这几天出差在外都是看到一两点才睡。

《红楼梦》我差不多看了十来遍,当然一开始的几遍都是胡乱看的,看不懂的直接跳过,只为了读故事,赶紧看完。后来就看得仔细了,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就去查字典词典。后来找到一本注解详细的本子,才又看了几遍。至此我觉得我读懂红楼了,再没什么看头了。而且越发地觉得红楼里的“出世”、“幻灭”、“无常”、“虚幻”的消极心态与现世格格不入,我怕真的陷了进去。忽又想到,这些年自己的性格与做事风格受它影响太甚,已经害我不浅,再不能迷途不知返了,索性再也不看它了。

现在读了蒋勋讲读的本子,才发现前些年是误读了白读了红楼,原来不是每句话每个字都明白什么意思就算读懂了,你根本不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才明白哪有一本书一个人就能影响心智和性格的,只是它们原来如此罢了。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读书人,文字这些东西靠自己学用不着老师教,这时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薄,真正的学者是学富五车明察秋毫的,所以很佩服蒋勋这类的人,更加佩服起曹雪芹了。

2014年12月2日星期二

换个角度看贾宝玉

看到一篇贬贾宝玉的文章,如果搁在以前看了开头我会骂作者放狗屁,关掉文章不看了事。这次却慢慢地看来,觉得作者说的也有道理。

几年以前我觉得《红楼梦》是中国现在和历史上最好的小说,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小说,永远不会被超越,因为“《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巅峰”的观点深入内心。之后才知道那时自己读书太少,被一叶障目了。

以前读《红楼梦》的时候是“拿来主义”,觉得男主角贾宝玉的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当然。他不喜读书不学无术,反对仕途经济,不懂应酬世务,不问国事家事独爱温柔乡里,和大观园的女孩嬉戏玩耍,博爱多情又风流倜傥,这些正反映了他独特难得的叛逆精神。男主角的光环真是害人不浅啊!

小说和电视剧一样,都是实虚结合,有现实中真实的东西和虚构夸张的东西,反正爱怎么演就怎么演,观众如果当真那是真傻,权当娱乐,娱乐而已。

 

换个角度看贾宝玉

看到一篇贬贾宝玉的文章,如果搁在以前看了开头我会骂作者放狗屁,关掉文章不看了事。这次却慢慢地看来,觉得作者说的也有道理。

几年以前我觉得《红楼梦》是中国现在和历史上最好的小说,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小说,永远不会被超越,因为“《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巅峰”的观点深入内心。之后才知道那时自己读书太少,被一叶障目了。

以前读《红楼梦》的时候是“拿来主义”,觉得男主角贾宝玉的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当然。他不喜读书不学无术,反对仕途经济,不懂应酬世务,不问国事家事独爱温柔乡里,和大观园的女孩嬉戏玩耍,博爱多情又风流倜傥,这些正反映了他独特难得的叛逆精神。男主角的光环真是害人不浅啊!

小说和电视剧一样,都是实虚结合,有现实中真实的东西和虚构夸张的东西,反正爱怎么演就怎么演,观众如果当真那是真傻,权当娱乐,娱乐而已。

 

2012年6月9日星期六

那书,被你吸引

小时候我家穷得过年才能吃上肉,那时候放过学大人们也不管,我就和小伙伴们玩到天黑才回家。

有一次和妈妈到城里进货,我妈忙着和卖家砍价讲理没空理我,我看到一位老爷爷坐在一间小房子里,房子周围挂满了书。于是我走过去,看来看去,被一本封面画着兔子和乌龟的书吸引,情不自禁地拿起来看,这时老爷爷发话了:“这书买了才能看,你有钱吗?”我转身指了指不远处的妈妈说:“那个是我妈妈,等会儿她过来买。”老爷爷没有再说什么,任由我翻看。

不知过了多久我不觉被人拉扯了一下,一看是我妈过来了,她说:“你这孩子跑这儿干啥?”

我说:“我想看这本书,能不能买回家我好好看。”

她拿起来看到价格说:“咱不买书,我去给你买瓶‘健力宝’喝。”

我说:“我不想喝‘健力宝’,就买这本书。”

她说:“你不是一直都很想喝‘健力宝’吗,这书和那差不多贵。”

我说:“‘健力宝’喝了就没有了,书买回家以后还可以看呢。妈,你就给我买这边书吧,我不喝‘健力宝’了。”

最终我妈还是给我买了这本书,回家后就向我爸说:“这孩子陪了我一下午,我本来想狠心给他买瓶‘健力宝’的,每次看到人家喝他都眼瞅着看,没成想这次他不要非要买本书。”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书,过了好久再没有买过书了。

直到中考过后的那年暑假,我妈的同意我和小伙伴到县城里玩。这应该是我俩第一次逛县城。当时的我们想着自己已经长大,县城对我们来说也没有那么可怕,就到处瞎逛。

我们进了新华书店,我转来转去看到了一本厚厚的《红楼梦》,在初三语文课上有《红楼梦》章节的节选课文,当时老师说这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来来回回改了十年才完成,建议同学们课后看看。

我看到这本书,想起了老师的话,用双手才能拿起书去问售货员:“这书多少钱。”

她说:“后面有标价。”

我把书翻过来看到定价是99.00元,当时吓了个哆嗦,壮了胆子学着我妈买菜的语气问:“这能不能便宜点儿。”

她说:“这里的书不打折。”

我们就出来了,转身看到正对着门口的柜子的顶上有一个特别大的箱子,上面写着:“毛泽东评二十四史”。

我和小伙伴出来就骂,什么书店卖书要这么贵。其实当时我俩身上加起来只有二十来块钱。

转到了一家私人书店,进门就看到了《红楼梦》,是岳麓书院出版的,定价23块钱,我问老板怎么卖。她说打八折。

我们就用手掰着算这八折是多少钱,还好那边有个计算器。是18.4元。我鼓了好大的勇气做了好大的斗争才和老板说:“18行不!”没想到她爽快地就同意了。

我当时很想买,可是被小伙伴拉住了,他说:“你这一买我们中午吃什么呀?”

我听到他这么说,按奈住了买书的冲动。

中午我们找地方吃饭,找到一家拉面店,小伙伴怯生生地问师傅:“这面多少钱一碗?”

“三块钱。“

小伙伴问我:“要不要在这家吃?”

我心里揣摩着,我们两个如果吃了面,剩下的钱就不够买书了。没有同意在这家店吃饭。

之后走了不远看到一家卖饼的,于是每人买了一张五毛钱的饼。

吃过饼,我们又一次踅回了那家书店,付了钱就出来了。

回到家,我兴冲冲地把书拿给我爸看,他当时板起脸说:“这书是谁买的?”

我一看情况不好就说,这是我小伙伴的。

他缓和了面孔说:“小孩子不能看这样的书,赶紧还给他。”

“为什么不能看?”

他说:“‘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

还没等我说话,他改口说:“是‘少不看《红楼》,老不读《三国》。”

我说:“那我等等就还给他。”

“不行,现在就去还”,语气不容分说。

我只好把书拿过去。

可是过不了不久,我还是偷着藏着看到书了。

第一遍看的时候,专拣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情节看,因为当时只知道他俩人,很想看看那时的爱情。

这本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打发时间的玩物,它陪我度过了许多次的寒暑假,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多少遍,也不知道多少次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住而忘了锅中炒的菜壶里煮的水。

那书,被你吸引

小时候我家穷得过年才能吃上肉,那时候放过学大人们也不管,我就和小伙伴们玩到天黑才回家。

有一次和妈妈到城里进货,我妈忙着和卖家砍价讲理没空理我,我看到一位老爷爷坐在一间小房子里,房子周围挂满了书。于是我走过去,看来看去,被一本封面画着兔子和乌龟的书吸引,情不自禁地拿起来看,这时老爷爷发话了:“这书买了才能看,你有钱吗?”我转身指了指不远处的妈妈说:“那个是我妈妈,等会儿她过来买。”老爷爷没有再说什么,任由我翻看。

不知过了多久我不觉被人拉扯了一下,一看是我妈过来了,她说:“你这孩子跑这儿干啥?”

我说:“我想看这本书,能不能买回家我好好看。”

她拿起来看到价格说:“咱不买书,我去给你买瓶‘健力宝’喝。”

我说:“我不想喝‘健力宝’,就买这本书。”

她说:“你不是一直都很想喝‘健力宝’吗,这书和那差不多贵。”

我说:“‘健力宝’喝了就没有了,书买回家以后还可以看呢。妈,你就给我买这边书吧,我不喝‘健力宝’了。”

最终我妈还是给我买了这本书,回家后就向我爸说:“这孩子陪了我一下午,我本来想狠心给他买瓶‘健力宝’的,每次看到人家喝他都眼瞅着看,没成想这次他不要非要买本书。”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书,过了好久再没有买过书了。

直到中考过后的那年暑假,我妈的同意我和小伙伴到县城里玩。这应该是我俩第一次逛县城。当时的我们想着自己已经长大,县城对我们来说也没有那么可怕,就到处瞎逛。

我们进了新华书店,我转来转去看到了一本厚厚的《红楼梦》,在初三语文课上有《红楼梦》章节的节选课文,当时老师说这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来来回回改了十年才完成,建议同学们课后看看。

我看到这本书,想起了老师的话,用双手才能拿起书去问售货员:“这书多少钱。”

她说:“后面有标价。”

我把书翻过来看到定价是99.00元,当时吓了个哆嗦,壮了胆子学着我妈买菜的语气问:“这能不能便宜点儿。”

她说:“这里的书不打折。”

我们就出来了,转身看到正对着门口的柜子的顶上有一个特别大的箱子,上面写着:“毛泽东评二十四史”。

我和小伙伴出来就骂,什么书店卖书要这么贵。其实当时我俩身上加起来只有二十来块钱。

转到了一家私人书店,进门就看到了《红楼梦》,是岳麓书院出版的,定价23块钱,我问老板怎么卖。她说打八折。

我们就用手掰着算这八折是多少钱,还好那边有个计算器。是18.4元。我鼓了好大的勇气做了好大的斗争才和老板说:“18行不!”没想到她爽快地就同意了。

我当时很想买,可是被小伙伴拉住了,他说:“你这一买我们中午吃什么呀?”

我听到他这么说,按奈住了买书的冲动。

中午我们找地方吃饭,找到一家拉面店,小伙伴怯生生地问师傅:“这面多少钱一碗?”

“三块钱。“

小伙伴问我:“要不要在这家吃?”

我心里揣摩着,我们两个如果吃了面,剩下的钱就不够买书了。没有同意在这家店吃饭。

之后走了不远看到一家卖饼的,于是每人买了一张五毛钱的饼。

吃过饼,我们又一次踅回了那家书店,付了钱就出来了。

回到家,我兴冲冲地把书拿给我爸看,他当时板起脸说:“这书是谁买的?”

我一看情况不好就说,这是我小伙伴的。

他缓和了面孔说:“小孩子不能看这样的书,赶紧还给他。”

“为什么不能看?”

他说:“‘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

还没等我说话,他改口说:“是‘少不看《红楼》,老不读《三国》。”

我说:“那我等等就还给他。”

“不行,现在就去还”,语气不容分说。

我只好把书拿过去。

可是过不了不久,我还是偷着藏着看到书了。

第一遍看的时候,专拣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情节看,因为当时只知道他俩人,很想看看那时的爱情。

这本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打发时间的玩物,它陪我度过了许多次的寒暑假,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多少遍,也不知道多少次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住而忘了锅中炒的菜壶里煮的水。

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红色楼阁里的梦

记得中考过后的那年暑假,我和小伙伴到县城里玩。这应该是我俩第一次逛县城了。当时的我们想着自己已经很大了,县城对我们来说也没有那么的可怕。

我们先到了新华书店,我拿起一本厚厚的红楼梦问售货员,这本书多少钱。

她说,后面有标价。

我把书翻过来看定价99.00元,当时吓了个哆嗦,壮了胆子学着我妈买菜的语气问,这能不能便宜点。

她说,这里的书不打折。

我们就出来了,转身看到正对着门口的柜子顶上有一个大大的箱子上写着,毛泽东评二十四史。

我和小伙伴出来就骂,什么书店书要这么贵。其实当时我俩身上都有二十来块钱。

转到了一家私人书店,进门看到了红楼梦,是岳麓书院出版的,定价23块钱,我问老板怎么卖。她说打八折。

我们就用手掰着算这八折是多少钱,还好那边有个计算器。是18.4元。鼓了好大的勇气做了好大的斗争才和老板说,18行不。没想到她爽快的同意了。

我小伙伴买了三国演义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把书拿回家被我爸爸看到了,他当时就板起脸说,这是谁买的书。我一看情况不好就说,这是我小伙伴的,我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缓和了面孔说,小孩子不能看这样的书,赶紧还给他。我就拿起书到小伙伴家说,我爸爸不让我看这书,先放你这儿。

又到我手中,第一遍看的时候,专拣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情节看。因为当时只知道他俩人,其他人不知道,也记不住。现在也忘了看了多久。

有一次心想这写作文,能多引用些诗词,肯定很棒。于是找出来红楼梦,专拣里面的诗词来看,看来看去,甚觉无味,也没有记住几首诗。一直觉得红楼梦里的诗大部分是为了写人为了记事,没有什么意境,所以总不得记。

之后在家真的是百无聊赖,那时没有电脑,电视也只有几个台,家里更没有什么书。当作打发时间又看了几遍,到底几遍现在也忘记了。因为红楼梦真的太厚太长了,看了后面就忘了前面。

在高一时同学手中有一套三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这套书好像是70年代的,定价才三块钱,里面诗词解释,伏笔影射说明详尽。我费力好大劲儿,花了两顿午饭换得一个暑假的观看有效期。

拿回家依旧是偷着看,把以前不懂的地方仔细看,确实看出来不少的味道。然后把全套书的注释说明抄了下来才还了回去。

之后就没有怎么看过红楼梦了,因为可看的书越来越多,因为时间越来越少,因为它只是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