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小说”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小说”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3年10月15日星期日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收录了5篇小说,分别是《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除了《革命时期的爱情》以外其他的都是中篇小说,前三篇的主人公是同一个人,故事和人物有相互呼应的地方,在香港出版的时候被叫作《王二风流史》。这5篇小说都很好看,我最喜欢的是《黄金时代》,最不喜欢的是《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看完后拿给Jasmine看,她看的都扔下了手机,说小说比手机还好看,我也以为然。

王小波的小说自成风格,用黑色的幽默、调侃的笔调写荒诞的事情。他的小说年纪越大看得越有感触,太小的可能看不懂。他的小说中的男女主角的名字起的都很随意,看起来都不是正经名字,比如王二、小转铃、线条、姓颜色的女大学生、x海鹰,除了陈清扬。

《黄金时代》

几年前读过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觉得不好看。当时还没有看过他的作品,后来读过他的散文和杂文,越来越喜欢这位作家,他的三观很正,语言诙谐,幽默中带刺,用戏谑的方式解读不正常的现象,看起来很过瘾。

这次看了《黄金时代》,原以为是长篇小说,没想到是中篇小说,才几十页,原以为看得很快,没想到看得很慢,每一页的信息量好大。从来没见过用第一人称写小说,里面的对话却是第三人称的方式,不加引号,故事的节奏很快。

作者用戏谑的夸张的手法讲了知青插队的故事,痛苦的扭曲的荒诞的事情写得风轻云淡,看过后让人笑中带泪。

男主21岁,女主26岁,最青春美好的时光,却在荒凉的大山里忍受饥饿和孤独。开篇女主因为漂亮被人说成破鞋,找男主为她作证。男主说这事证明不了,却和她谈起了伟大友谊,她竟听了进去。

男主说既然被人说成破鞋还不如真的当个破鞋,提出想和女主睡觉,女主同意了。男主被人打伤了,住进了山里,女主也跟着去住了半年。

他们下山以后被人整了,整天写材料,到处出「斗争差」,两手五花大绑,男主「开飞机」,女主被拽住头发。他们心态很好,觉得自己演员一样走穴。

后来材料没事,他俩都回去城市去了。

看完以后有两个想法。一是男主和女主相互喜欢吗?二是女主的女儿是男主的吗?我觉得在特殊的时期他俩是爱的,从最开始因为孤独的性爱,到后来相互理解真心相爱。特殊时期结束了,他们回归到了正常的世界,受世俗的羁绊反而没法走在一起了。我觉得女主的女儿是男主的,虽然男主有几处否认,但女主又有几次暗示,可能他们俩心里都知道,都不肯明说吧,觉得保持现状是最好的。

这部小说让我认识了「敦伦」这个词,还有敦敦伟大友谊,书中的领导却看成了「郭伦」和「郭郭伟大友谊」。

《三十而立》

这部中篇小说的男主和《黄金时代》的是一个人,讲的是他离开云南插队,在学校当老师的故事,中间穿插了在京郊插队的故事,遇到了小转铃。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学校里的生活。

《似水流年》

这时男主已经四十岁了,写的却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男主当时在矿院,还是个中学生,正值「文革」时期。

写了学校里贴大字报。李先生被人踢了裆部,导致「龟头血肿」,他抓住这件事情不依不挠地斗争,后来被发配到煤矿,遇到了女主线条。

贺先生和刘先生被批斗,贺先生无法忍受跳了楼,男主看到了这个惨状。刘先生忍气吞声,撅着屁股让人打。

《革命时期的爱情》

写的是工人王二打伤了工友,厂里要把他送去劳改,女团支书拦了下来,把他列为教育帮助对象,每天要去女团支书办公室报道,交待问题。王二就回忆了疯狂的斗争年代和姓颜色的大学生,后来女团支书爱上了王二。

这部小说相对较长,故事有点散,觉得没有其他的几部好看。小说中让我学到了「磨屁股」这个词,不管是开会、帮教,大家都在磨屁股,这个词又土又生动,说明人们无可奈何又心不在焉的心态。

《我的阴阳两界》

写的是男主离婚后离群索居,住在地下室,不与人往来,不开会不参加社交活动。有一天医生女主找男主冒充她男朋友参加前男友的婚礼,后来得知男主阳痿,为了报答要给他治病。

他们做了好多出格又搞笑的事情,为了表示亲密女主骑在男主脖子上,为了治病假结婚单位觉得他们是骗分房不批。后来发现男主的病是心理问题,被前妻恶意宣传导致的。

这部小说是唯一篇没有写和文革有关的故事,写的是现在的故事,感觉和《黄金时代》有点像,写的都是一男一女的事情,女主莫名其妙就喜欢上了男主,一个写的是破鞋,一个写的是阳痿,同样荒诞不经。

2021年9月11日星期六

东野圭吾《圣女的救济》读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读侦探悬疑小说(推理小说),说下我的感受。

东野圭吾最著名的小说应该是《白夜行》或是《嫌疑人X的献身》,这两本小说和影视作品我都没有看过,但是记住了作者的名字。

在图书馆突然想起来要借本书出去看看,消磨下时间或是充实下精神世界。这时想起了东野圭吾,但是没找到他的代表作,找到了一本《圣女的救济》,据说是《嫌疑人X的献身》的续集,我之前还在想我没看过前面一集这续集能看懂吗?看过之后我知道我多虑了。

书中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除了书中说的作案手法有点技巧外,可以看出来作者是已经想好结局来写故事的。

这部小说一开始就大概指出来凶手是谁,但是让你不能确定,而且猜不到作案手法,一直到最后才揭晓答案。

读的时候我觉得那个物理学教授和警察很厉害,如果不是他们这么细致入微的思考,可能就放过凶手了。可又反过来说,凶手也很厉害,能设计出这么精巧的手法。

其实书中的漏洞很多,好多不合常理的地方,有些牵强的地方。

书中最精彩的是人物情绪的描写,很细微,感觉就是心理战,作者很擅长描写这个,做的很到位。

看这部小说让我看出了人性是互通的,也让我看到了日本国的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觉得和我们差不多,尤其是警察的作风。

《圣女的救济》读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读侦探悬疑小说,说下我的感受。

东野圭吾最著名的小说应该是《白夜行》或是《嫌疑人X的献身》,这两本小说和影视作品我都没有看过,但是记住了作者的名字。

在图书馆突然想起来要借本书出去看看,消磨下时间或是充实下精神世界。这时想起了东野圭吾,但是没找到他的代表作,找到了一本《圣女的救济》,据说是《嫌疑人X的献身》的续集,我之前还在想我没看过前面一集这续集能看懂吗?看过之后我知道我多虑了。

书中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除了书中说的作案手法有点技巧外,可以看出来作者是已经想好结局来写故事的。

这部小说一开始就大概指出来凶手是谁,但是让你不能确定,而且猜不到作案手法,一直到最后才揭晓答案。

读的时候我觉得那个物理学教授和警察很厉害,如果不是他们这么细致入微的思考,可能就放过凶手了。可又反过来说,凶手也很厉害,能设计出这么精巧的手法。

其实书中的漏洞很多,好多不合常理的地方,有些牵强的地方。

书中最精彩的是人物情绪的描写,很细微,感觉就是心理战,作者很擅长描写这个,做的很到位。

看这部小说让我看出了人性是互通的,也让我看到了日本国的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觉得和我们差不多,尤其是警察的作风。

2013年6月5日星期三

读《平凡的世界》

最近我在看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差不多看了两个月,每天中午看一个小时。

在看书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的感触那样的感叹,想着等看完全书再仔细打理杂乱的思想。今天看完了整部小说,合上书,却又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

《平凡的世界》我大约在初中时见到有同学在看,一直以来都未曾看过。也偶尔听人说起过路遥,说他的苦,他的才。直到去年看了一篇路遥的创作笔记《早上从中午开始》,才理解了路遥,心想有空一定看看他的作品。于是就看了他的名著《平凡的世界》。

我在看书之前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起这样的书名,看完全书之后也还没弄懂。难道是因为小说中的人和事很平凡?

小说描写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的变迁。如果对这一段历史不太了解的话,看这部小说时会略感吃力,你总得把自己的思维融入到那时的情景中。还好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引领着我们步步深入,而无感生涩。

从《早上从中午开始》我知道作者是一个认真坚忍的人,他这写这篇小说是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而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秉承了作者的风范,艰苦朴素而又积极耐劳。

我自始至终不赞成作者的世界观,小说中所宣扬的意识形态我并不接受。现在来看有些勉强作者了,活在那时的人们有谁能解放思想?

书中描写了田家姐妹分别喜欢上了陈家兄弟,这两段感情的描述让主人公纠结,更让我纠结。这种事情恐怕只能在艺术作品中出现吧。

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我不太喜欢他,虽然他爱学习爱看书,有力气又能干,不安份当下的生活,憧憬未来。但是这种人在生活中终究被埋没,因为他太纯真,不懂“中国”的生活。从这点看,书中描写的人情事物是真实生活中的精简。但是作者力求真实反映那时的生活,用极其朴素的语言来呈现。从这一点上,我喜欢作者路遥,不造作不显摆。整部书读下来如沐春风,像在草原上扬鞭策马般畅快。

《平凡的世界》是值得一看的小说,用作者的话来说:“它细致地描写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这一点就足以使以后的读者仍然要读这本书。我认为,不能因作家对当时的生活做出不准确的认识和结论,就连他所描写的生活本身也丧失了价值。”

2013年4月14日星期日

《平凡的世界》观后

为了远离手机和电脑的辐射,又不至于使自己无事可做,便想起看书来,于是催促hillway快快去图书馆,可是具体借什么书又成了难题。久未看书,还是找小说来读比较有意思,但又要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那种,不然一会儿毛骨悚然,一会儿泣涕连连,对小熊仔的发育估计也不好。

去年,看过路遥的一本书,书名很有意思:《早晨从中午开始》,乍看起来像是描述我们这些放假在家的人一屁股睡到中午不肯起来。翻开一看实则不然,讲述的是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经过,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认真,严谨刻苦的精神。那么花费如此巨大的心血写成的作品,读一读应该不枉花费时间。

《平凡的世界》分为上中下三册,刚开始hillway只借来上册给我看,还有两本育儿宝典,育儿的知识以前大都看过,很快就翻完了。没想到《平凡的世界》倒很合“胃口”。书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遥远,但作者行文很顺畅,呈现出来的人物情感也容易让人认同,感同身受。于是又催着hillway赶紧把另外两册书借来给我看。

同样是很轻松顺畅的读书感受,文字浅显易懂,不用费很大的脑筋。但又时不时被作者带入故事情节中,为书中的人物际遇动容,同他们一起难过,一起高兴。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平凡的人们再普通不过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贫苦不堪的孙玉厚一家人渐渐过上了充裕的生活,曾经的苦难与辛酸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冲刷。合上书以后,总有一个人物在我的头脑中挥之不去,就是孙少安的妻子秀莲,很喜欢这个人物,心中总为她叫苦。细想来,书中生活不幸的人也有好几个。李向前失去了双腿,田晓霞失去了生命,却为何独独纠结于秀莲呢?惋惜是付出了艰辛与情感后的虚无吧,留下了那么多她多想好好拥有与享受的生活呀,可叹!

2011年12月3日星期六

旧时代的卖血记

从认识Jasmine开始,她就推荐我看《许三观卖血记》,她说她喜欢余华,然后给我推荐一大堆他的小说。

说实话我从来不知道余华是谁,虽然看过他的同名电影《活着》觉得不错。Jasmine经常给我讲许三观和李光头的事情。讲得最得意的是许三观老婆生孩子的搞笑场景还有许三观训导他俩儿子去强奸何小勇的俩女儿的事情。

在去年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期间,余华本人来到我们学校,Jasmine挤破头想去见他一面,最终听她说还是见到了,但是缺少图片为证。

《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我刚看过,很短很简单的小说,看起来比看《穆斯林的葬礼》轻松得多了。看这部小说根本不用你去想太多。

小说的前半部分感觉许三观太傻,傻乎乎的,又有点蛮横不讲理。尤其是在讲他得知自己的大儿子许一乐是老婆许玉兰和何小勇生的那种癫狂状态。这其实也是小说中一条很长的线。

小说看到中间已经过了十多年才知道发生在五八年,作者并没有在之前表明年代。所以让人读来并没有联想到太多的时代印记。

不过之后的大饥荒、文革的时代特点很是明显,这部分写得也很精彩,很沉重的历史被作者以简单的笔调来描述。

在我看到《许三观卖血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以为它的叙述就如同卖血的艾滋病纪录片的形式。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会把卖血和艾滋病联系在一起。生怕许三观也因此得到此病。

另外还有两个让我担心的有,一是许三观卖血前会喝大量的水,我担心他把尿肚子喝破。二是他一路卖血去救孩子的命,会死在半路上。

还好,我的担心都没有发生,一直到小说结尾许三观活得还很好。

许三观的卖血和当前人们卖血的目的并不同,他不以卖血为赚钱的目的,而是在遇到灾难急需用钱时才会去卖血。血是让他度过难关的天生财富,是祖宗流淌在身体里的灵魂。

那时的血是那么得纯净,一辈子卖血也不会让人染上不治之症。

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壁玉奇星月 雁潮姑淑彦

去图书馆借书,有同学托我帮他借本书,书名是《穆斯林的葬礼》。我不知道这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更不知道“穆斯林”是什么,猜想这是本少数民族的小说。

去了图书馆找了好几圈却没有找到,之后就罢了,可书名却让我记住了。

再以后,当我想看小说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可是只是想想而已,也去了好多次图书馆,为的只是专业知识、考试类的书籍,从来没有去过“语言文字区”。

Jasmine去杭州考试,我作为陪考人员,在外候场。实在是闲来无事拿出手机上网看小说,还是想到了这本小说。到Jasmine考试结束,我不知道自己看了多少,对于这部小说,没有极度吸引我的地方。

前段时间Jasmine嫌我文化程度低,建议我多读些文化作品。于是我又一次打算拜读名著。这次真的把它看完了,很长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按着时间段分为三个部分:民国时的复仇,二战时的爱情,民国后的生死。复仇写的是北京玉匠一家被奸商所骗,害死了师父。徒弟用计谋到奸商家卧底。最终成功重振玉器店。接着徒弟娶了师父的大女儿,生了娃。这段故事主要围绕着主人公韩子奇在写,表现了他年轻有为和机智勇敢。其他人物笔墨不多,色彩较少。

二战爆发了,徒弟带着宝贝的玉器逃到英国伦敦,师父的小女儿跟着也去了。他们暂住在伦敦一家玉器商人家里。商人的公子喜欢上了师父的小女儿,但是“落花有情,流水无意”。公子哥在炮火中丧生。韩子奇和师父的小女儿,也就是他老婆的妹妹——玉儿,相依为命。在艰苦的环境中产生了爱情。

民国后的生死主要写的是勤奋的学生、卑鄙的母亲和师生恋。勤奋的学生因为爸爸突病吓晕在医院门口,爸爸康复出院,女儿却检查出心脏病。卑鄙的母亲用计谋为儿子设计婚姻,对女儿不管不问。爸爸忍气吞声,没有招数。女儿的心脏病恶化成为绝症,这时经常来看望的班主任对他表白。女儿最终离开。

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三个人,韩子奇、他老婆壁儿和他女儿新月。韩子奇前半生红红火火、有勇有谋,后半生受老婆管制,活得憋屈。他老婆壁儿前半生蛮横,后半生功于心计,操控着儿子和女儿的命运。他女儿新月开朗单纯,红颜薄命。我觉得主人公韩子奇的性格变化太大,尤其到了后半部分成了空壳。壁儿正好相反,所作所为着实可恨。

故事中善人没有善报,恶人也没有恶报。可能这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这样。故事中大篇幅描写了穆斯林的殡葬,描写的极为具体。我很少看到如此具体的葬礼描述,以前看过的《红楼梦》也不刻意写葬礼,而是突出人物。

这个故事对爱情的描述极多,作者试图在几对恋人间诠释爱情的含义。纯洁、高尚、自然、不容侵犯,作者否定了什么不是爱情,但具体什么才是爱情却没有说清楚。作者所说的真正的爱情发生在姐夫与小姨子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这种看似乱伦的形式却是真正的爱情。但是这两对的爱情发生的铺垫太少,让人觉得突然就爱上了。

整部小说我不是很喜欢,前面的十分之八看的甚是无趣,之后的看的很是惊心动魄。我并不是说小说本身不好,而是本人不太喜爱。我很佩服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情节叙事和人物描述的精美以及宏大场面的掌控。

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现今的浮躁文化中是比较踏实的一位。她娓娓道来,不为所求。正如作者所追求的爱情那样,纯洁、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