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星期一

《寻梦环游记COCO》观后感

最近很想看电影,最近上映的电影都没兴趣,前几天看豆瓣有部名为《寻梦环游记》的电影评价很高,据说是2017年最好看的电影,虽然电影还没有正式上映已经有900多人给电影打了9分多。

过了几天电影上映了,我看到评价的人数从2000到10000,再到20000,电影的打分仍然高居9分。于是,很像看它了,虽然对它的了解不多。

在看电影前我一直记不住它的名字,总是会说成“飞屋环游记”,潜意识中认为是类似的电影。

看了电影才知道讲的根本不是小孩子寻求音乐梦想的故事,音乐只是个引子,主要讲的还是家庭亲情。最让我震撼的是,电影描绘了一个新的世界,亡灵的世界,或者说人死后的世界。以前的文化总是把它简单地称为“地狱”或“天堂”,极苦和极乐,没想到电影中的亡灵世界和现实世界没什么两样,依然是这样的壮阔、复杂、丰富及三六九等。

看电影前我还想着让小熊仔和我们一起看的,反正是动画片,即使她看不懂也可以看个热闹。看过电影很庆幸没带她过来,整部电影都是骷颅,胆小的小孩肯定是不敢看的。

我觉得这部电影不好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片名起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还不如直接英文翻译叫《可可》,或者直奔主题叫做《亡灵节传奇》,可能电影方考虑的是“过审”的原因吧;第二个是我看的是国语配音的,连歌曲也给翻译了,可是音乐真的很一般,至少把标榜的音乐梦想里的音乐做的更动人更精彩些吧。

日历就要翻到12月了,突然感觉时间过得好快,2017年很快就要过去了。翻看日历的时候发现每页的角落里都有几句话,看到了一首诗:少年云溪里,禅心夜更闲。煎茶留静者,靠月坐苍山。 几句话营造了一个苍凉的世界。

2017年11月17日星期五

《树大招风》和《全金属外壳》观后感

最近看了2部电影,《树大招风》和《全金属外壳》,先说《树大招风》。

《树大招风》讲的是香港三大悍匪的故事,其中张子强的故事早有了解,电影和实际出入较大,而且陈小春没有演出张子强狡猾的聪明劲,全程都是无厘头的搞笑,一点儿都不觉得是悍匪,仍然还是古惑仔。叶继欢与季炳雄的故事第一次看,季炳雄的故事略显单薄,叶继欢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大陆,好多情节我们很熟悉,不知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确实不知道,这些情节和人物装扮都显得很夸张。

看过电影把他们三个人的事迹都上网查了下,每个人都可谓传奇,香港不愧是培养各色人物的神奇土地。

《全金属外壳》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讲的是士兵在部队训练的事,之前看《血战钢锯岭》时不理解的教官训练方式,在这里更加深刻和具体的呈现了。看来美国大兵的训练都是这个鸟样,血腥没人道,全程靠吼。

下部讲士兵被派往越南参加战争,只在电影快结束的时候直接描述了战争,小场面却很残酷。

电影看完了又上维基百科上查了美国的越南战争,看过唏嘘不已,一场战争牵扯到多方利益,战争双方中的个人都是巨大历史洪流中的一叶扁舟,命运都不能自己主宰。让我不禁想起上面的《树大招风》,同样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历史就是一个时代接着一个时代地发展。

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写博客了,因为懒!

这段时间发生了好多事情,我都没记下来。自从把“续草稿”交给jasmine去写以后,我突然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了。我现在才明白,当我刚开始写博客时每日更新看到老博主几乎一两个月才写一篇时的惊讶是多么不可理解的可笑。现在我也成了他们。

下面说一下最近发生的事吧。

二手房

首先是我们花了我父母和我们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套二手房,为了解决小孩子上学的问题。这是我们第一次买二手房,看房看了2个多月,基本上每个周末都要去看,每次像赶场一样连续看好几套。看来看去就看烦了,总找不到满意的。Jasmine说我们的要求是3个条件:楼层高、装修好、单价低。我笑她想得太美了。她说这样条件的房子肯定存在,只是不好找。

一直到最后我们都没找到符合Jasmine三个条件的房子,找到一套符合两个条件的,最终我们定了同事介绍的一套房子,装修和价钱都还满意,就是楼层高了点,6楼没电梯。好多人听说我要买6楼,都不赞成,说楼层太高,买了以后卖都卖不出去,现在的人都懂得享受,不喜欢爬楼梯了。可是我们实在不想去找房源了,想来思去,还是决定买了下来。

办理二手房手续还是挺顺利的,去了3次房产交易所,第一次去登记,第二次去交税,第三次就是领证了,每次间隔20多天左右。房产证下来了,立马去派出所办了户口迁移手续。

第二次缴税之后,卖方已经把房间钥匙给我了,我和Jasmine周末过去量了需要替换的家电的尺寸,然后正好遇到了双11,我在网上买了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和煤气灶,其他不需要买什么东西了,总体来说这个房子不需要怎么搞就能住了。

总结一下,二手房买卖没有我们想象的复杂,最主要的就是寻找房源了,费时间又费精力,找到房源以后的手续很简单,几乎是一站式办理,跑几趟房产交易所听从安排就行了。我们一直担心缴税太多,最终也就缴了几千块钱的税,和几十块钱的手续费。

双11

第二件事是双11网购,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十几天都在看特价,买了不少东西,除了上面的家电还有日常的米面纸油,过个双11真够折腾的,买电器看来看去还是11月11日那天最便宜,之前的特价都放到那天了,耽误了我好多时间,下次就看好自己要买的东西11号那天出手就对了。

Jasmine今年的双11很是淡定,就买了几十块钱的“小样”,没有买衣服鞋子包包啊。问她为什么不买,她嚷着:“今年的双11规则太复杂,又是定金又是膨胀红包,搞不懂,还不如以前直接发券领券实在”。就我而言,我双11的几千块钱都在京东上解决的,无他,价格便宜,送货服务好。我都好久没在淘宝上买东西了,买之前要仔细鉴别好好比价,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陷阱。都说淘宝便宜,可我在京东上买的特价也不贵,而且京东的促销力度一年大一年,用不了几年京东肯定会超过淘宝和天猫的。

上幼儿园

第三件事就是小熊仔上学的事。从11月7日开始早上上学哭闹,在家都不想去上学,姥姥一路哄到学校就开始哭,不愿进教室。哄了几天,中间请了几天假。差不多有一个星期了,这几天又发生了携程幼儿园虐童案,好多听说的同事都让我们注意下,检查小孩的身体,多和小孩子谈心,老师的话不可信。我们也有点紧张了,专门到学校找了老师,老师很无辜地说一切都很正常啊,没发生什么事。回家问小熊仔为什么不上学,她说怕老师打她。问她,老师打你哪里了。她说,腿和胳膊。问她,什么时候打的。她说,上课的时候。我们猜想应该是她上课没有坐好或者不认真听课的缘故。她说,老师以前打得少,现在每天都打,所以不想上学了。我给幼儿园的园长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助理。我和她说老师上课打学生,我们要求换班级。她说去调查一下。之后园长找了小熊仔谈心,老师这几天对小熊仔也格外照顾。没想到过几天小熊仔上学却好了,一点儿都不哭了。我们也一头雾水。

虚拟主机续费

双11在用的虚拟主机做活动,续费3年半价,我一时激动,续费了6年,算下来每年大约20元人民币。这个博客肯定会一直写下去的,这里是记录日常生活,整理思绪的好地方。

2017年11月1日星期三

《春娇救志明》观后感

大半年没看电影了,总是感觉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利用午休的时间,一口气把两个小时港版的《春娇救志明》看完了,感觉虽然没有睡觉,也值了。

志明和春娇的故事演到第三部,我已经完全想不起来前两部演的是什么内容了,只记得志明的圆框眼镜和春娇的一头紫发。影片刚开始的气氛有些惊悚,吓得我直接拖到春娇成年后开始看,氛围一下子变成了比较污的喜剧,黄段子飞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人的小矛盾开始出现,更多的是春娇的猜疑,看的出来她很没有安全感,她很在乎志明,她很渴望志明向她主动释放爱的信号,期望志明能时时表现出真爱的举动……可能有人会以为春娇有些“作”,但是她“作”的很自然,“作”的很有情境,“作”的很流畅。影片在反映同居男女的爱情上,编排的很真实、演员演的也很真实。同样身为女性,也可以感同身受春娇那些细腻微小敏感的情绪变化。

春娇感觉在加油站,志明表达出想结婚的念头,有些不够真心,不够认真,随口而来,轻而易举。在两人从台北冷战回来之后,志明为春娇准备了意外的隆重的求婚仪式。春娇戴上求婚钻戒,围观者说“女人就是喜欢大场面”。其实,女人不仅仅是喜欢大场面,而是通过大场面去判断这个男人对她的真心和付出到底有多少。志明至少在求婚仪式上,达到了春娇的预期,肯趴在地上让“黑社会”砸酒瓶,肯厚着脸皮放低姿态站在台上唱一曲“志明低能”的歌曲,肯发动朋友乃至春娇的父母支持,肯花钱买钻戒买场地租设备……而这场求婚,竟然会出乎意料地让我一个人在办公室感动到哭的稀里哗啦,竟然比春娇还先哭出来,竟然比春娇感动的更厉害。

影片中有一个话:“两个人维护关系真的很难,不要因为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而去破坏它。”在感情里,谁更在乎,谁付出的就会更多吧。很多人说爱情真累,可是不爱,就不累了吗?简简单单清心寡欲的生活有时候也挺累的。一两件事没有去做,慢慢的,两个人的关系也就淡了变味了散了。

志明和春娇结婚了,影片最后的春娇怀孕了,就像童话故事中王子和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一样,而实际上,志明和春娇的那些矛盾不会因为一场盛大感人的求婚而消失。有很多事情,以前读书的时候总是想不通很懵懂,这些年,也渐渐明白了。

更确切的说,生活,就像演电影一样,是考验演技和心智的事情,不仅演给别人看,也要演给自己看。演技提升了,也是在不断成长。

春娇救志明

大半年没看电影了,总是感觉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利用午休的时间,一口气把两个小时港版的《春娇救志明》看完了,感觉虽然没有睡觉,也值了。

志明和春娇的故事演到第三部,我已经完全想不起来前两部演的是什么内容了,只记得志明的圆框眼镜和春娇的一头紫发。影片刚开始的气氛有些惊悚,吓得我直接拖到春娇成年后开始看,氛围一下子变成了比较污的喜剧,黄段子飞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人的小矛盾开始出现,更多的是春娇的猜疑,看的出来她很没有安全感,她很在乎志明,她很渴望志明向她主动释放爱的信号,期望志明能时时表现出真爱的举动……可能有人会以为春娇有些“作”,但是她“作”的很自然,“作”的很有情境,“作”的很流畅。影片在反映同居男女的爱情上,编排的很真实、演员演的也很真实。同样身为女性,也可以感同身受春娇那些细腻微小敏感的情绪变化。

春娇感觉在加油站,志明表达出想结婚的念头,有些不够真心,不够认真,随口而来,轻而易举。在两人从台北冷战回来之后,志明为春娇准备了意外的隆重的求婚仪式。春娇戴上求婚钻戒,围观者说“女人就是喜欢大场面”。其实,女人不仅仅是喜欢大场面,而是通过大场面去判断这个男人对她的真心和付出到底有多少。志明至少在求婚仪式上,达到了春娇的预期,肯趴在地上让“黑社会”砸酒瓶,肯厚着脸皮放低姿态站在台上唱一曲“志明低能”的歌曲,肯发动朋友乃至春娇的父母支持,肯花钱买钻戒买场地租设备……而这场求婚,竟然会出乎意料地让我一个人在办公室感动到哭的稀里哗啦,竟然比春娇还先哭出来,竟然比春娇感动的更厉害。

影片中有一个话:“两个人维护关系真的很难,不要因为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而去破坏它。”在感情里,谁更在乎,谁付出的就会更多吧。很多人说爱情真累,可是不爱,就不累了吗?简简单单清心寡欲的生活有时候也挺累的。一两件事没有去做,慢慢的,两个人的关系也就淡了变味了散了。

志明和春娇结婚了,影片最后的春娇怀孕了,就像童话故事中王子和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一样,而实际上,志明和春娇的那些矛盾不会因为一场盛大感人的求婚而消失。有很多事情,以前读书的时候总是想不通很懵懂,这些年,也渐渐明白了。

更确切的说,生活,就像演电影一样,是考验演技和心智的事情,不仅演给别人看,也要演给自己看。演技提升了,也是在不断成长。

2017年10月10日星期二

梦一篇

早上五点半给小猪仔喂过奶换了尿片,哄了半天都不睡,自己困得要死,就把她给了我妈。然后自己就睡着了。睡得晕晕乎乎的,做了个梦。

我梦到自己已经起床了,想着小猪仔拉肚子,就和我妈说让她给小猪仔喂双歧杆菌吃。我妈不听。我很生气。看到已经7:20了,小熊仔还在睡觉,没人给她穿起来。我一气之下叫起小熊仔抱起小猪仔,开着车载着她俩去公司上班。反正都没人管了,我自己来。

车开到黄河路,小猪仔拉屎了。我停下车赶紧给她换尿片,她拉的好多,弄得车厢到处都是屎,我抽了好多卫生纸给她擦屁股。弄好她之后还要弄车厢,让小熊仔抱着她。小熊仔不会抱的,把她弄得嗷嗷叫。我管不了那么多,拽了好多卫生纸抓车厢里的屎,然后往车厢外扔,把门上都搞脏了。外面的行人看到我扔东西直躲闪。弄好车厢,我下车把卫生纸拿到垃圾箱。

然后我开车继续往前走,发现路口在修路,有一个人在点鞭炮状的东西,我意识到他在爆破一座旧楼,心想不好,危险!赶紧掉转车头,踩死油门逃离危险地带。我听到嘣的一声,左前方几十层的楼从上往下炸开,大石头滚了下来砸向路面。一块巨大的石头砸到我们车身后。我冲了出去,在路边停车检查,还好没有被砸中。心里怕的要死,车后还坐着两个宝宝,差点就被石头砸中了。我后悔死了,真不该赌气带她们出来。

我打算把她们送回家,这时天已经黑了,我开了车灯,但是怎么都看不到前面的路。这时路边有人搭车,我问了路。这时闹钟响了起来……

2017年10月9日星期一

《末代皇帝》观后感

3个半小时的电影分了3天才看完,看过之后唏嘘不已。溥仪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去了满洲国,写了本《我的前半生》的书,对其他的就一无所知了。

看过《末代皇帝》才知道溥仪的一生也可谓之传奇,从3岁到死去经历了太多太多。我在想我都30多岁了还是这样的平凡。总体来看,溥仪还不算太糟糕的皇帝,自己也只是历史洪流的一个棋子,好多东西并不能左右。比如选皇后,比如离开紫禁城,比如去到满洲以后必须要签的字,建国以后要讲的话。

《末代皇帝》是参照《紫禁城的黄昏》和《我的前半生》来拍的,《我的前半生》是溥仪建国以后写的回忆录,当时的历史环境是不允许他写不符合潮流的文字的,好多东西会有所修改及隐藏。

看过电影特意去维基百科查了溥仪、婉容、文绣的词条,每个人的一生都是那样的漂泊沉浮,令人感叹。

《末代皇帝》是满族统治政权结束的挽歌,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面镜子。悲哀的是我们的历史需要外国人讲给我们听。

2017年10月7日星期六

游“幽谷逸林”小记

2017年“十一”长假快过完的时候,我们打算出去转一下,想来思去决定去潮州的“幽谷逸林”。网上关于这个地方的游记和评价很少,几乎查不到任何资料,听名字感觉是个不错的地方。

事实告诉我们有些时候名字不可靠。

我们从汕头出发,开了20分钟的高速到了潮州市区,导航上说还有39公里才能到目的地。沿着导航走了十几公里,拐入乡间小路,慢慢地走起了山路。路很小很颠簸,两旁都是矮矮的群山。忽然没有了GPS信号了,导航失灵了,我们只好顺着路慢慢地开着,希望遇到人打听一下,就这样心里没底地开了十几分钟。最终山路十八弯地到了“幽谷逸林”,看到了不少的车和人,总算放心了。

进入景区没走几步路就看到了一潭溪水和旁边的石头还有架在上面的水泥桥。嗯,看起来还不错,有山有水,有一种“小桥流水”的些微感觉。这种感觉一直到结束都没能增大。

下面的路就是爬山的台阶,走不了几步路就会有一处亭子,可以租烧水壶和茶具,好多人窝在亭子里喝茶吃东西,爬山的人很少。

我们经过一个“瀑布”,小熊仔指着说是“喷泉”,jasmine纠正说喷泉的水是自下而上,瀑布的水是自上而下。其实这里的瀑布和小区的喷泉大小相当,也就才几米高。过了“瀑布”又看到一个“瀑布”,本来想拍照又放弃了,一点儿美感都没有,真的是好简陋的流水啊。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网上没有游记和点评了,真的没什么好写的。

据说景区里有八九个“瀑布”,我们逛了四五个就结束了,感觉都一样。本来打算玩到下午三四点再回去,才一点钟jasmine就嚷着要走了。最终商量着去潮州市区逛逛牌坊街和广济桥,回到家里jasmine和我说,幸好去了市区不然今天的旅游太不完美了。

总结下吧,“幽谷逸林”不幽静也不飘逸,山不高林不深一点都没有幽静的感觉。去到景点的路难走极了,来回太浪费时间。

2017年9月27日星期三

《洛丽塔》观后感

《洛丽塔》看过好多天了,本来没什么想写的,想来还是写点自己的想法吧。

我欣赏电影这个直译的译名,不喜欢那个苏东坡诗文的译名,又臭又长还文不达意,有点故论玄虚之感。国外的小说和电影喜欢以主角的名字作为书名,我觉得这样很好,读者的辨识度很高。

这部电影的剧情是一个设计好的畸形的爱情故事,类似于《雷雨》那种反传统的爱情道德观的故事,正是因为这种反叛的奇怪的扭曲的感情存在才能很好地吸引读者和观众,平白如水的故事谁人想看?只要故事编的好,管它真实与否,观众也就图个乐子。但是《洛丽塔》的故事编的不太好,好多转折显得太生硬,好多情节没做好铺垫,总体来说没有故事张力,作者自始至终没有设计好冲突点。例如洛丽塔母亲的车祸、洛丽塔的逃脱和追杀话剧家发生的都很突然和情节显得很生硬。

大叔爱萝莉的情感大多不能维持长久,因为各自的需求不同。大叔爱的萝莉幼小的外表,以求获得性的满足、主动的操纵感和占有欲。萝莉可能是喜欢大叔的稳重不张扬对自己百依百顺而且又有钱。萝莉的骄横与逐渐成熟和大叔的新鲜感渐失会使彼此的感情无以为继。不管多么伟大崇高的爱情都会落入凡尘,被生活的柴米油盐和现实的生儿育女裹挟,失去它原本的味道。

2017年9月26日星期二

人生三书

读龙应台女士的书,从《目送》到《亲爱的安德烈》再到《孩子你慢慢来》,从小猪仔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读,一直读到小猪仔三个月才慢慢读完,正好是倒序版的“人生三书”。而这篇马虎简短的书评,则是拖到小猪仔六个多月才勉强完成。

龙应台的书,我只读过这三本。从作者介绍里了解,龙应台富有客观批判的精神,写社会观察无所畏惧、针砭时事、鞭辟入里。而“人生三书”里的她,是母亲,是子女,是姊妹,她的笔触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写的是亲子间的亲密互动,生活中的温馨细节或片段,同时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是“人生三书”系列里最轻松的,比较薄,讲述的是她和两个儿子幼年的温暖时光,虽然都是平常之事,她却总能才从一件件小事的描述中,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锋芒犀利的龙应台,做母亲时,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妈妈,每天做着家事,操心着孩子。在书中,她说:“谁能告诉我做女性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怎能理解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满足和辛劳呢。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而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妈妈,第一次和自己的孩子相处,有很多地方会不适应不熟悉。解决育儿过程的困惑和纠结,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其他妈妈交流了。除了面对面聊天,可以通过最原始传统的书本和龙应台这样的妈妈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和同龄相仿的年轻妈妈互动。网络,不仅是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也为我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便利。晚上,把孩子哄睡,翻看关注的几个同为妈妈的微信公众号(如粥悦悦、点点家的小土豆、文怡等),也是一个放松的过程。虽然并不认识她们,从微博到微信也关注了好多年,她们慷慨大方与读者分享,看到她们的文章和漫画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样亲切,大家在评论区中吐槽老公吐槽婆婆吐槽孩子……一群妈妈们毫无掩饰地说出了真实心声,或是讲述日常生活中的段子,苦中也可以作乐,有些让自己困惑纠结的问题,原来大家都统统遇到,便也释怀了。

《亲爱的安德烈》是母子两代人的对话。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发现已经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这本书给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在孩子的教育上,她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母亲。阅读她们的书信,敬佩她与孩子之间毫无障碍的话题,更敬佩她为人父母却始终如一跟孩子像朋友一样平等对话,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内心虽然充满爱与担忧,却通过一句句看似蜻蜓点水的对话,让孩子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体会明白母亲的用心。

而《目送》则偏向沉重。人到中年时,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这是我们不愿意去触及却不能回避的问题。有时候,我们无能为力,只能落寞的站在那里,目送,放手。

如果把书本分为两类,一类是草草看了一遍就弃之一边的,一类是可以翻来好几遍,适合长久放在书架上的。那么,龙应台的这套“人生三本”便属于后一种,虽然她不及《红楼梦》之类的文学名著,人物繁多架构恢弘,但却切近我们平时的生活,写的是我们日常经历的事情,这些事情,有让人开心温暖的,有让人难过无奈的……闲来翻开一两篇,龙应台那轻缓平和的讲述方式足可以让烦躁不安的心,慢慢安宁下来。

最后,与大家一起分享龙应台的几段隽永的人生哲理(这样的话,这三本书中还有很多):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目送》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各人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压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孤独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亲爱的安德烈》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亲爱的安德烈》

安德烈,你我常玩象棋。你知道吗?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亲爱的安德烈》

飞飞出世,我开始了解什么叫命运。因为是第一个孩子,曾经独占父母的爱和整个世界而后又被迫学习分享,安安的人生态度是紧张的、易怒的、敏感的;也因为是老大,他是个成熟而有主见的人,带领着小的。而飞飞,既然从不曾尝过独占的滋味,既然一生下来就得和别人分享一切,他遂有个“随你给我什么”的好脾气;他轻松、快乐、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他没有老大的包袱。他因此更轻易得到别人的爱,别人大量的爱又使他更轻松、快乐、随意、简单。这就是命运。——《孩子你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