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8日星期四

读吴军《数学之美》之双拼输入法的笔记

输入法的快慢取决于汉字的编码长度和寻找这个键所需的时间。汉字的编码分为两个部分,对拼音的编码和消除歧义性的编码。比如,用26个字母对应拼音,用十个数字键来消除歧义。

也就是说输入法快慢有三个因素:1、汉字编码长度。2、消除歧义性编码。3、寻找这个键所需的时间。

双拼输入法的问题:1、双拼输入法增加了编码的歧义性,键盘上只有26个字母,可是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综合却有50多个,很多韵母不得不共享一个字母键。增加歧义性的结果,就是得从更多候选汉字中找到自己想输的字,也就是增加了消除歧义性编码的长度,不断的重复着「翻页,扫描后续字」的过程。2、它增加了每一次击键的时间,因为双拼的方法不自然,比全拼的方法多出来一道将拼音拆成声母和韵母编码的过程,拆字的过程会影响思维。3、双拼对拼的容错性不好。因为前鼻音后鼻音卷舌音平舌音编码完全没有相似性,绝大多数的人对这些音分不清楚,一个好的输入法,不能要求用户读准每个字的发音。

也就是说双拼输入法,虽然减少了汉字编码的长度,却增加了消除歧义性编码长度和击键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双拼熟练以后形成了按键的肌肉记忆,寻找按键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这要靠大量的练习。不过正如作者所说,将一个拼音分成声母和韵母确实会影响思维。熟练掌握双拼输入法的人会不停的提高自己的击键速度,提高拆分声母和韵母的思维。「增加了消除歧义性编码长度」只能交给输入法软件来解决了,但是双拼的用户有限,软件开发者不会花太多精力来做这个事情的。

作者说「研究表明始终各种复杂编码输入法的人在脱稿打字时速度,只有他在看稿打字时的一半到四分之一,因此虽然每个字的平均击键次数少,但是敲键盘的速度也变慢了,总得来看并不快」,这里也就是说编码对思维的影响。

用户选择全拼拼音输入法的原因:1、不需要专门学习。2、输入自然不会中断思维,找每个键的时间非常短。3、因为编码长,有信息冗余,容错性好。

我觉得双拼输入法没有流行的原因有:1、学习门槛高,需要记忆键位,通过大量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2、对汉语拼音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因为双拼编码短容错率低,没有自动纠错功能,按错一个键往往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区分不了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卷舌音的人来说,使用起来非常困难。3、并没有比全拼输入法打字速度并没有快太多,尤其对于脱稿打字的场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