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5日星期六

在自己的世界里

hillway换了全球通套餐,和我说:“多联系联系以前的朋友吧。”

回想了下,来汕头一年多,自己先是纠结着工作如此难找,后来又为买房贷款一系列琐事苦恼。有时,寻得一个难得空闲与舒缓的时候,和hillway一番忆苦思甜,胡乱聊上一通,犯犯懒也就过去了,似乎也没有找远方朋友聊天的心境,说些什么呢?仿佛彼此生活的交集在慢慢变少,而彼此又仿佛都过着日复一日近乎相似的生活,少了很多新意与话题。

641167cfjw1dvusto3jf3j

遇上志趣相近的聊上几句,倒也痛快。遇上驴唇不对马嘴的,不仅浪费时间,还给自己添堵。有时候甚至觉得,想找人聊天像做论文一样,也要根据聊天内容和对方心境志趣,提前分析估量一番的。

自己也越来越感慨,能找到契合的人,痛痛快快聊上一会儿,淋淋尽致,其实也蛮享受的。

拿着hillway的手机,翻着通讯录,和几个朋友像突击一般聊上一通,相互交换下彼此生活中的新动静。毕业踏入社会了,聊什么呢?工作啦,工资待遇啦,相亲啦,嫁人啦,生娃啦,房价物价啦……诸如此类,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把各自一年多的事情都概括了。虽然不觉时间难捱,挂断之后,仿佛有些索然无味。

就像一棵树,它快速地向你呈现一番它的枝干,但是在它所经历的每天每分钟细小的时光里,它风雨之夜的凄寂,它沐浴在阳光中的喜悦,过去了也就说不出了。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和身边最亲近的人,抑或和自己的内心去经历最真实与最琐碎的心情,烦闷也好,痛苦也罢。

当关上门独自放声大哭几个小时,当坐在破旧摇晃的公交车中忍着疼痛时,当沉溺在失落与无助的时候,谁会惦记着你?打来电话呢?想想大家都差不多吧,也许我也不是一位“称职”的朋友,彼此分离以后,常常忙着自己的事情,也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中。

我不喜欢向人炫耀所得所获。至于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已经过去了,再提也没有必要。也许,其实彼此交换的信息也许并不是自己最真实的生活。即使细致又如何,“不错呀,恭喜你啦”、“慢慢来,加油,以后会越来越好的”……也差不多是这些吧。

hillway对我说:“感情都是相互的。回忆下以前那些同学,有些人做人很假,有些人其实人品不怎么样的,也大可不必去主动理睬他们。想想这一年多,有哪些同学打过电话来关心你的情况呢?这些人倒是可以多联系。”

这样一说,我倒清醒了许多,仿佛在繁芜虚华的枝桠中寻到一处处光亮。前段时间,hillway还在笑话我“自作多情”,确实如此。总以为自己在某些人心中占着怎样的朋友地位,其实静静思来想去,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然而,自己根本就不存在于他人的世界中。想起以前接到的一个电话,开始难掩心中的欢喜,后来听到一句:“刚才我给***,***,***打过一遍电话,最后想着不知你最近过的怎么样,就给你打个电话问问。”之前的兴奋一扫而光,而且比平淡还让人觉得难受。当被无区别对待的时候,所得到的东西就会变得廉价起来。

明白了也好,虽然自己会觉得有些小尴尬,但起码以后不会再做着自作多情的梦了,也学会把精力放在更值得珍惜的人与事上。

2012年8月24日星期五

在自己的世界里

hillway换了全球通套餐,和我说:“多联系联系以前的朋友吧。”

回想了下,来汕头一年多,自己先是纠结着工作如此难找,后来又为买房贷款一系列琐事苦恼。有时,寻得一个难得空闲与舒缓的时候,和hillway一番忆苦思甜,胡乱聊上一通,犯犯懒也就过去了,似乎也没有找远方朋友聊天的心境,说些什么呢?仿佛彼此生活的交集在慢慢变少,而彼此又仿佛都过着日复一日近乎相似的生活,少了很多新意与话题。

641167cfjw1dvusto3jf3j

遇上志趣相近的聊上几句,倒也痛快。遇上驴唇不对马嘴的,不仅浪费时间,还给自己添堵。有时候甚至觉得,想找人聊天像做论文一样,也要根据聊天内容和对方心境志趣,提前分析估量一番的。

自己也越来越感慨,能找到契合的人,痛痛快快聊上一会儿,淋淋尽致,其实也蛮享受的。

拿着hillway的手机,翻着通讯录,和几个朋友像突击一般聊上一通,相互交换下彼此生活中的新动静。毕业踏入社会了,聊什么呢?工作啦,工资待遇啦,相亲啦,嫁人啦,生娃啦,房价物价啦……诸如此类,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把各自一年多的事情都概括了。虽然不觉时间难捱,挂断之后,仿佛有些索然无味。

就像一棵树,它快速地向你呈现一番它的枝干,但是在它所经历的每天每分钟细小的时光里,它风雨之夜的凄寂,它沐浴在阳光中的喜悦,过去了也就说不出了。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和身边最亲近的人,抑或和自己的内心去经历最真实与最琐碎的心情,烦闷也好,痛苦也罢。

当关上门独自放声大哭几个小时,当坐在破旧摇晃的公交车中忍着疼痛时,当沉溺在失落与无助的时候,谁会惦记着你?打来电话呢?想想大家都差不多吧,也许我也不是一位“称职”的朋友,彼此分离以后,常常忙着自己的事情,也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中。

我不喜欢向人炫耀所得所获。至于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已经过去了,再提也没有必要。也许,其实彼此交换的信息也许并不是自己最真实的生活。即使细致又如何,“不错呀,恭喜你啦”、“慢慢来,加油,以后会越来越好的”……也差不多是这些吧。

hillway对我说:“感情都是相互的。回忆下以前那些同学,有些人做人很假,有些人其实人品不怎么样的,也大可不必去主动理睬他们。想想这一年多,有哪些同学打过电话来关心你的情况呢?这些人倒是可以多联系。”

这样一说,我倒清醒了许多,仿佛在繁芜虚华的枝桠中寻到一处处光亮。前段时间,hillway还在笑话我“自作多情”,确实如此。总以为自己在某些人心中占着怎样的朋友地位,其实静静思来想去,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然而,自己根本就不存在于他人的世界中。想起以前接到的一个电话,开始难掩心中的欢喜,后来听到一句:“刚才我给***,***,***打过一遍电话,最后想着不知你最近过的怎么样,就给你打个电话问问。”之前的兴奋一扫而光,而且比平淡还让人觉得难受。当被无区别对待的时候,所得到的东西就会变得廉价起来。

明白了也好,虽然自己会觉得有些小尴尬,但起码以后不会再做着自作多情的梦了,也学会把精力放在更值得珍惜的人与事上。

2012年8月21日星期二

李渔之率性人生(9)——嗜蟹

李渔很喜欢吃蟹。在《闲情偶寄》之《饮馔部》谈到了品尝食材的心得,其中有一篇专门写螃蟹的文章。开篇以蟹为命,足见喜爱程度之深。
予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之。此一事一物也者,在我则为饮食中痴情,在彼则为天地间之怪物矣。予嗜此一生。每岁于蟹之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自初出之日始,至告竣之日止,未尝虚负一夕,缺陷一时。同人知予癖蟹,召者饷者皆于此日,予因呼九月、十月为“蟹秋”。虑其易尽而难继,又命家人涤瓮酿酒,以备糟之醉之之用。糟名“蟹糟”,酒名“蟹酿”,瓮名“蟹瓮”。向有一婢,勤于事蟹,即易其名为“蟹奴”,今亡之矣。蟹乎!蟹乎!汝于吾之一生,殆相终始者乎!所不能为汝生色者,未尝于有螃蟹无监州处作郡,出俸钱以供大嚼,仅以悭囊易汝。即使日购百筐,除供客外,与五十口家人分食,然则入予腹者有几何哉?蟹乎!蟹乎!吾终有愧于汝矣。

QQ截图未命名
蟹之为物至美,而其味坏于食之之人。以之为羹者,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地?以之为脍者,腻则腻矣,而蟹之真味不存。更可厌者,断为两截,和以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色、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此皆似嫉蟹之多味,忌蟹之美观,而多方蹂躏,使之泄气而变形者也。世间好物,利在孤行。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和以他味者,犹之以爝火助日,掬水益河,冀其有裨也,不亦难乎?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剖一筐,食一筐,断一螯,食一螯,则气与味纤毫不漏。出于蟹之躯壳者,即入于人之口腹,饮食之三昧,再有深入于此者哉?凡治他具,皆可人任其劳,我享其逸,独蟹与瓜子、菱角三种,必须自任其劳。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不特味同嚼蜡,且似不成其为蟹与瓜子、菱角,而别是一物者。此与好香必须自焚,好茶必须自斟,僮仆虽多,不能任其力者,同出一理。讲饮食清供之道者,皆不可不知也。

在李渔看来,好的食材是不需要添加很多的调味料的,烹饪要发挥出食材本来的香味。如果是因为加了很多种调料才可口的话,那也不算是好的食材。蟹的味道鲜美,最好就是清蒸了,端上桌来,色泽橙黄,非常诱人,难怪有人会说“蟹肉上席百味淡”。

2009102645571

记得之前看电视剧《红楼梦》演到甄士隐请贾雨村吃蟹,用到了很多的工具。那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自己吃蟹时候又咬又啃,牙都痛了,还没有个所以然来。关于吃蟹的工具,有“蟹八件”只说:
“蟹八件”是品蟹的必备之物。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一般是铜铸的,讲究的是银打的,造型美观,闪亮光泽,精巧玲珑,使用方便。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热气腾腾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两只大螯,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用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乳白胶粘的蟹膏、雪白鲜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好像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当用小汤匙舀进蘸料,端起蟹壳而吃的时候,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快乐。

据说,晚清时期苏州阊门有一个富商嫁女,嫁妆有一百二十抬之多。发妆的前一天,人们把所有嫁妆配置装饰好,顺次摆放在街上,作一次检验。在围看嫁妆的人们的夸赞声里,却有一个工匠说:“嫁妆九十九样,再添一样‘蟹八件’就百全百美了。”富商是个食蟹迷,二话不说就让这工匠连夜赶制“金蟹八件”。第二天喜日,这一抬书写着“飞黄腾达”的蟹八件,在男家被围观,引起了轰动。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到了民国年间,蟹八件就成了许多苏州女儿的嫁妆之一。

4550967_221538087026_2

除了清蒸,在浙江读书时,餐厅经常还有蟹炒年糕的做法。在濠江还吃到生腌的螃蟹,听说还有“潮州冻蟹”一说。
宴上客者势难全体,不得已而羹之,亦不当和以他物,惟以煮鸡鹅之汁为汤,去其油腻可也。

瓮中取醉蟹,最忌用灯,灯光一照,则满瓮俱沙,此人人知忌者也。有法处之,则可任照不忌。初醉之时,不论昼夜,俱点油灯一盏,照之入瓮,则与灯光相习,不相忌而相能,任凭照取,永无变沙之患矣。

621_g_1312229592196

李渔之率性人生(9)——嗜蟹

李渔很喜欢吃蟹。在《闲情偶寄》之《饮馔部》谈到了品尝食材的心得,其中有一篇专门写螃蟹的文章。开篇以蟹为命,足见喜爱程度之深。

予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之。此一事一物也者,在我则为饮食中痴情,在彼则为天地间之怪物矣。予嗜此一生。每岁于蟹之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自初出之日始,至告竣之日止,未尝虚负一夕,缺陷一时。同人知予癖蟹,召者饷者皆于此日,予因呼九月、十月为“蟹秋”。虑其易尽而难继,又命家人涤瓮酿酒,以备糟之醉之之用。糟名“蟹糟”,酒名“蟹酿”,瓮名“蟹瓮”。向有一婢,勤于事蟹,即易其名为“蟹奴”,今亡之矣。蟹乎!蟹乎!汝于吾之一生,殆相终始者乎!所不能为汝生色者,未尝于有螃蟹无监州处作郡,出俸钱以供大嚼,仅以悭囊易汝。即使日购百筐,除供客外,与五十口家人分食,然则入予腹者有几何哉?蟹乎!蟹乎!吾终有愧于汝矣。

QQ截图未命名

蟹之为物至美,而其味坏于食之之人。以之为羹者,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地?以之为脍者,腻则腻矣,而蟹之真味不存。更可厌者,断为两截,和以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色、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此皆似嫉蟹之多味,忌蟹之美观,而多方蹂躏,使之泄气而变形者也。世间好物,利在孤行。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和以他味者,犹之以爝火助日,掬水益河,冀其有裨也,不亦难乎?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剖一筐,食一筐,断一螯,食一螯,则气与味纤毫不漏。出于蟹之躯壳者,即入于人之口腹,饮食之三昧,再有深入于此者哉?凡治他具,皆可人任其劳,我享其逸,独蟹与瓜子、菱角三种,必须自任其劳。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不特味同嚼蜡,且似不成其为蟹与瓜子、菱角,而别是一物者。此与好香必须自焚,好茶必须自斟,僮仆虽多,不能任其力者,同出一理。讲饮食清供之道者,皆不可不知也。

在李渔看来,好的食材是不需要添加很多的调味料的,烹饪要发挥出食材本来的香味。如果是因为加了很多种调料才可口的话,那也不算是好的食材。蟹的味道鲜美,最好就是清蒸了,端上桌来,色泽橙黄,非常诱人,难怪有人会说“蟹肉上席百味淡”。

2009102645571

记得之前看电视剧《红楼梦》演到甄士隐请贾雨村吃蟹,用到了很多的工具。那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自己吃蟹时候又咬又啃,牙都痛了,还没有个所以然来。关于吃蟹的工具,有“蟹八件”只说:

“蟹八件”是品蟹的必备之物。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一般是铜铸的,讲究的是银打的,造型美观,闪亮光泽,精巧玲珑,使用方便。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热气腾腾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两只大螯,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用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乳白胶粘的蟹膏、雪白鲜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好像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当用小汤匙舀进蘸料,端起蟹壳而吃的时候,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快乐。

据说,晚清时期苏州阊门有一个富商嫁女,嫁妆有一百二十抬之多。发妆的前一天,人们把所有嫁妆配置装饰好,顺次摆放在街上,作一次检验。在围看嫁妆的人们的夸赞声里,却有一个工匠说:“嫁妆九十九样,再添一样‘蟹八件’就百全百美了。”富商是个食蟹迷,二话不说就让这工匠连夜赶制“金蟹八件”。第二天喜日,这一抬书写着“飞黄腾达”的蟹八件,在男家被围观,引起了轰动。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到了民国年间,蟹八件就成了许多苏州女儿的嫁妆之一。

4550967_221538087026_2

除了清蒸,在浙江读书时,餐厅经常还有蟹炒年糕的做法。在濠江还吃到生腌的螃蟹,听说还有“潮州冻蟹”一说。

宴上客者势难全体,不得已而羹之,亦不当和以他物,惟以煮鸡鹅之汁为汤,去其油腻可也。

瓮中取醉蟹,最忌用灯,灯光一照,则满瓮俱沙,此人人知忌者也。有法处之,则可任照不忌。初醉之时,不论昼夜,俱点油灯一盏,照之入瓮,则与灯光相习,不相忌而相能,任凭照取,永无变沙之患矣。

621_g_1312229592196

2012年8月17日星期五

领导家的生日宴

五月初,听单位某人用一种提起领导就自然迸发出来的崇拜与景仰神情告诉我:他爹这周日晚上要摆生日宴,退休前是位有文化的局长,一生清廉。不过,接下来的时间,我仍旧做着原来的手头工作,只见某人楼上楼下,似乎将工作内容转移到生日宴的筹划上来,拟写主持稿等等。间或见有贺电发来,不知他们具体忙些什么。

周六下午,全体开会,还有去年参加年会的他家侄子和女友。领导吩咐各自在生日宴的职责,很高兴地展示一些自认为生意上很有头脸而我根本没听过的人物送来的生日贺礼。说是一场生日宴,倒不如说是场小型年会。家事按照公事办,带着商业目的,总觉得味道怪怪的。不过借此机会也可一举两得,或许是自己头一回参加生意人的宴会吧。

最后一个说到我,工作内容是看场,具体点就是帮忙看同事的包不被拿走,因为大家到时候会很忙来回走动顾不上。说完大家都笑了,我也觉得很好笑。

记得刚来的时候,领导除了讲起这里广阔的发展情景,还说很锻炼能力,可以开阔眼界之类。领导说的没错,报社确实有些发展前景,不过是对于他而言的,现如今都四十多岁,不知道全靠他维系的报社能撑到什么时候,不知道当他干不动的时候,那两个比他小一二十岁的女人做何打算;其实这也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单位,采访联络甚至大型年会的筹备,都会让人有所收获,但是真正接触外界能到锻炼的总是主编和那两个女人组成的三角。

如今已过一年时间,不知是出于对能力的怀疑还是对我知之不多的性格顾虑,每天,我除了每天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一整天说不了一句话,看着同一张脸。再也没有接触过多余的人。就算有些长进,也是自己慢慢按照工作要求,从网上借鉴别人稿件,在整合中领悟到的。有时候想起在电视上看来的一句“谢谢领导的栽培”,想想自己,就觉得很荒诞。我几乎从未得到过提点,也从未参与过报社内部的事情,就像一个局外人。

不给我安排其他工作,竟然还在辞职的时候说,去了新单位恐怕我也胜任不了在办公室与人打交道,在他这里整日坐在电脑前是最好不过。

我回忆一遍,每天按照要求写稿,是因为年会没有参加?所以就叫我看包?其实在未提出不去北京之前,具体年会安排中,给我的职责是看管仓库。这个工作有什么要求呢?不限年纪不限文化不管聋哑都能做。听年会回来的人讲,他们除了经常晚上九点开会到凌晨三点,无规律的工作与作息,还有不被认可的委屈。

明明可以胜任其他工作的却只能守着锅台做菜或者搬货卸货购置物品,明明大半是自己的功劳却被有心计的人抢了甜头。虽然领导存在对低学历的歧视,但是也不排除貌美与心机对于学历的取代。抱怨归抱怨,但总会各自找到平衡点。我想,除了不得已,其中总归还是有甜头的,至少年会后继续做的人是这样的。

周日下午两点半,按照要求的时间来到报社,其他人已经过来了。美编说他上午十点就被叫来了,周六晚上到很晚才回家。他平时很少说话和议论报社,也不知道整天想着什么,就和那两个女人一样令人难以捉摸。但是又总是被叫去参加针对主编的议论聚会。

我无事可做,只好打开电脑上网,某人依旧忙的楼下楼下跑。等到五点半,有辆车把我们带去酒店。看座位表,我被安排在最后一桌,里面还有两个新来的,一个辞职过来帮忙的,司机和平时帮忙做杂活的。而另外几个同事被分在主席台旁边与嘉宾同坐的那一桌。

在角落坐定,同事们的包都交给我,他们各自忙去了,我无聊地翻着手机看,间或看看他们在调试音响和摄像机,沟通宴会演出的歌曲节目,或是接待嘉宾。终于等到七点,本以为可以上菜,结果特意请来的没有什么名气的主持人上台开始讲话,读一些贺电。我不太清楚这边宴会的习俗,想着不会先看晚会再上菜吧,等来等去肚子不是很饿呀?还好,过了十几分钟就上菜了,看旁边人动筷,我也开动起来,除了龙虾和小汉堡,现在记不清那天都有些什么菜了,加起来总共也就七八盘的样子吧,分布在转桌边缘,中间都空着。不像我们老家先是一圈凉菜,再是几圈鸡鸭鱼肉,炒菜炖汤火锅一应俱全,一圈圈堆成小山。虽然安排给两个新同事的座位空着,可是没有几下也就没有东西吃了。幸好后来每人上了大碗很粘稠的稀饭,吃完以后,便有了饱腹感。在我们那里,从来没有喜宴上叫人家喝稀饭的,连米饭也不会上,最多是生煎包或是小甜点。

吃到这里,估量着进行的差不多了。其中还穿插着唱歌、念贺信、展示贺礼和现场题词。不知是因为他爹确实低调还是身体缘故,一直没有上台露面。再看看其他的同事,整场下来几乎一直是站着的。本来生日宴是一场家宴,结果所有杂事全都交给员工来做,忙里忙外,自家人乐得清闲,吃的悠然。要说摄像、展示礼品、调配音响这些事情就算了,就连接待和送来宾的事情也交给员工来做,从开始到结束他们没有吃一点东西,倒是我这个负责看包的坐着半步不动,虽然当时对这个安排有些不满,但后来想想也挺有好处的。至少吃着热菜热稀饭,不用等到人走光了,狼吞虎咽吃各个桌上的剩菜。

喝完稀饭。服务员给每人上了一套茶壶和茶杯,我想,潮汕人真是爱喝茶呀,宴会上还要品品工夫茶。后来倒入茶杯中,见上面飘起一层油,打开茶壶盖一看,里面有几块肉,原来是鸭汤。这种喝法还是头一回看见。

最后,熄灯开始吹蜡烛,由酒店人员分蛋糕到各个桌上。过一会儿,服务员上了盘水果,几乎没有人动,大家开始散去。我也没有吃的欲望,稀饭加奶油蛋糕,真管饱。

1319160304214

你的嘴脸

因为要办公积金贷款,我和jasmine提着准备好的资料到了公积金管理中心。

我们坐在柜台前十多分钟没人理我们,没有办法,我找了坐在离柜台近的女士,和她说明我们要办理贷款手续。

她抬头看了看我说,有通知吗。

我说,有电话预约。

她拿出记录本,前后翻看了一遍说,都没有你的记录,谁让你来的。

我说,是电话预约,会不会她没有记录?

她不屑地说,不可能,是不是你自己要来的?!

我回答不是。她连听都没听,走到一个柜子前去翻找。

她拿出一沓资料,我才知道是银行送过来的我们的资料。

她随便翻看了两眼说,不是今天下午没什么人我都不给你们办。

她拿出一张纸,问我,你贷这么多钱之前有没有打电话咨询过?

我说,没有,但是算过是可以贷的。

她问,谁算过,自己算的呀?

我说,我们公司会计。

她又一次不屑并加重语气地用扬声说,你们会计。

这四个字好像从她鼻子里蹦出一样。

我没有再说什么,她一个劲儿地用笔和计算器交替使用,最后算出了一个数字,然后有些泄气地说了句,可以贷。

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她拿着我的资料发现了问题,对我说,你有两张银行卡被冻结。

我说,我不知道啊,该怎么办。

她说,你们到中国人民银行去销户。

我说,您知道是哪两张卡吗?

她爱理不理地说,这边没法查,不是叫你去人民银行吗。

她不愿多说一句话,我们想多看一眼那资料上到底怎么写的,她用手捂着,像保护绝密文件一般,不肯让一丝光逃出去。

我们只好去到人民银行,和对方说,我们要销户。

工作人员说,我们这边没法销户的。

我们就纳闷,那个女的不是说到这里来销户的吗。

于是我给公积金中心打电话,这回是个男的接的。他有耐心地和我说,先到人民银行打印个人征信记录,看看到底哪些银行卡被冻结了,然后再到这些卡的开户银行去销户。

我万分感激,这下终于知道到底怎么办了。紧接着是对那女的万般痛恨,多说几句话她难道会死?!

过了好些天,我们解决了银行卡的问题,又一次按着电话预约的时间到了公积金中心。

这次我们去的比较早,办公室并没有多少人。我们先在外面坐了好久。看到有人进入办业务,也就跟着进入了。

办理贷款的只有一个女的,仔细一看还是上次搭理我们的那位。

我们坐在她的柜台前,她还是忙着自己的事情,视我们不存在。

我朝她喊了句,您好,我们来办理公积金贷款。

她不情愿地来到我们面前问,有预约吗?

我说,电话预约的就是今天。

她又一次地去找记录本,还是没有找到我们的预约记录。

她有些生气地说,怎么没预约就过来了。

我说,我确实预约了,我这边还有通话记录。

她没再说,把我们的材料给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

这位小伙子很热心地给我们办理,审查资料,计算额度,打印文件。

在他给我们办事的时候,让我们好好看了由银行送过来的资料(就是上次那女的死命护着绝不外泄的资料)。我们翻看时发现了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报告",这一份和我去人民银行时开出来的一模一样。我当时真想骂她祖宗十八代的,当时她明明有我的征信报告,可以很容易查出哪家银行哪张信用卡出的问题。可是她祖宗的,非让我们到人民银行跑几趟。耽误上班时间和领导请假不说,还浪费时间,贷款又要往后拖。这个社会就是会有那么几颗老鼠屎掉在汤里让你恶心。

为了能顺利办下贷款,我们忍着没有和那个娘们儿争吵。

在整个下午时间,小伙子都很有耐心,没有对我们颐指气使,没有一句让人听着就想去死的话。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所有手续。

虽然这次贷款的事情已经搞定,但是每每想起公积金中心的那个女的,心里就极度反胃,眼前浮现那丑恶的嘴脸。

我的户口

在考上大学时,入学前到公安局办了户口的"农转非"手续,也就是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虽然我当时不是太懂这个非农业户口的作用,但是已经知道我告别了世代的农民身份。

上研究生之前,学校问我是否把户口转到学校。我当时问不转可以吗。她说,可以,本来放在学校的户口就是临时户口,毕业了还是要转回家里的。

因为当时身在北京,也不具备办理户口转移的条件,所以户口一直放在家里。

一直以来我都没操心过户口的事情,它像不存在似的与我无关。

让我切实感受到户口的"重要性"是在毕业及其以后。

毕业时要找工作,招聘单位往往开出"条件",有关于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与工作有关的,也有户口这和工作没关的。但是有时就是因为户口的不符把你拒之门外。

我在浙江呆过几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浙江的包容。在找工作时也感受颇深。有些单位虽然有户口的要求,但是并没有那么死脑筋。他们一般对于高学历、特殊人才会网开一面。我去海岩高中应聘就是因为我的非本科学历的优势。当时对方学校虽然也有顾虑,担心外地人干不久,但是在充分考虑过还是同意录取我。

真正让我对户口"恨之入骨"是在我到鮀城以后。首先是jasmine在鮀城找工作,这些单位一刀切地要求本地户口,概不外谈。不管你是什么学历还是优秀人才。如果我们是本地户口的话,找工作也会容易一些。我当时想尽快把我的户口转过来,然后和她领结婚证,这样她就可以有本地户口了。之后我询问我公司才知道,公司的集体户口不能放配偶的户口。

所以我想到了买房,在鮀城买房子送户口。在公司团购和热心同事的推动下我们和房地产开发商签订了买房协议并下了首付。可是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贷款需要本地户口!

在我知道这个时,整天往公司跑,请求他们尽快帮我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他们也很热心,也说出了难处:办理户口要涉及好多部门,有人事局、公安局、派出所等等,每个部门都需要时间来处理,所以 户口办下来要好久好久。

我之后才明白他们说的确实是这样,首先要到人事局当面开局"证明",然后要把好多资料送到公安局,公安局审核后在发到派出所,最后转到公安局。这每个部门办理都需要两三周,整个过程下来差不多两个月。

在我拿到鮀城的户口时,有些激动,更多的是恨,小小的户口能憋死人。

领导家的生日宴

五月初,听报社同事用一种提起领导就自然迸发出来的崇拜与景仰神情告诉我:他爹这周日晚上要摆生日宴,退休前是位有文化的局长,一生清廉。不过,接下来的时间,我仍旧做着原来的手头工作,只见同事楼上楼下,似乎将工作内容转移到生日宴的筹划上来,拟写主持稿等等。间或见有贺电发来,不知他们具体忙些什么。

周六下午,全体开会,还有去年参加年会的他家侄子和女友。领导吩咐各自在生日宴的职责,很高兴地展示一些自认为生意上很有头脸而我根本没听过的人物送来的生日贺礼。说是一场生日宴,倒不如说是场小型年会。家事按照公事办,带着商业目的,总觉得味道怪怪的。不过借此机会也可一举两得,或许是自己头一回参加生意人的宴会吧。

最后一个说到我,工作内容是看场,具体点就是帮忙看同事的包不被拿走,因为大家到时候会很忙来回走动顾不上。说完大家都笑了,我也觉得很好笑。

记得刚来的时候,领导除了讲起这里广阔的发展情景,还说很锻炼能力,可以开阔眼界之类。领导说的没错,报社确实有些发展前景,不过是对于他而言的,现如今都四十多岁,不知道全靠他维系的报社能撑到什么时候,不知道当他干不动的时候,那两个比他小一二十岁的女人做何打算;其实这也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单位,采访联络甚至大型年会的筹备,都会让人有所收获,但是真正接触外界能到锻炼的总是主编和那两个女人组成的三角。

如今已过一年时间,不知是出于对能力的怀疑还是对我知之不多的性格顾虑,每天,我除了每天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一整天说不了一句话,看着同一张脸。再也没有接触过多余的人。就算有些长进,也是自己慢慢按照工作要求,从网上借鉴别人稿件,在整合中领悟到的。有时候想起在电视上看来的一句“谢谢领导的栽培”,想想自己,就觉得很荒诞。我几乎从未得到过提点,也从未参与过报社内部的事情,就像一个局外人。

不给我安排其他工作,竟然还在辞职的时候说,去了新单位恐怕我也胜任不了在办公室与人打交道,在他这里整日坐在电脑前是最好不过。

我回忆一遍,每天按照要求写稿,是因为年会没有参加?所以就叫我看包?其实在未提出不去北京之前,具体年会安排中,给我的职责是看管仓库。这个工作有什么要求呢?不限年纪不限文化不管聋哑都能做。听年会回来的人讲,他们除了经常晚上九点开会到凌晨三点,无规律的工作与作息,还有不被认可的委屈。

明明可以胜任其他工作的却只能守着锅台做菜或者搬货卸货购置物品,明明大半是自己的功劳却被有心计的人抢了甜头。虽然领导存在对低学历的歧视,但是也不排除貌美与心机对于学历的取代。抱怨归抱怨,但总会各自找到平衡点。我想,除了不得已,其中总归还是有甜头的,至少年会后继续做的人是这样的。

周日下午两点半,按照要求的时间来到报社,其他人已经过来了。美编说他上午十点就被叫来了,周六晚上到很晚才回家。他平时很少说话和议论报社,也不知道整天想着什么,就和那两个女人一样令人难以捉摸。但是又总是被叫去参加针对主编的议论聚会。

我无事可做,只好打开电脑上网,某人依旧忙的楼下楼下跑。等到五点半,有辆车把我们带去酒店。看座位表,我被安排在最后一桌,里面还有两个新来的,一个辞职过来帮忙的,司机和平时帮忙做杂活的。而另外几个同事被分在主席台旁边与嘉宾同坐的那一桌。

在角落坐定,同事们的包都交给我,他们各自忙去了,我无聊地翻着手机看,间或看看他们在调试音响和摄像机,沟通宴会演出的歌曲节目,或是接待嘉宾。终于等到七点,本以为可以上菜,结果特意请来的没有什么名气的主持人上台开始讲话,读一些贺电。我不太清楚这边宴会的习俗,想着不会先看晚会再上菜吧,等来等去肚子不是很饿呀?还好,过了十几分钟就上菜了,看旁边人动筷,我也开动起来,除了龙虾和小汉堡,现在记不清那天都有些什么菜了,加起来总共也就七八盘的样子吧,分布在转桌边缘,中间都空着。不像我们老家先是一圈凉菜,再是几圈鸡鸭鱼肉,炒菜炖汤火锅一应俱全,一圈圈堆成小山。虽然安排给两个新同事的座位空着,可是没有几下也就没有东西吃了。幸好后来每人上了大碗很粘稠的稀饭,吃完以后,便有了饱腹感。在我们那里,从来没有喜宴上叫人家喝稀饭的,连米饭也不会上,最多是生煎包或是小甜点。

吃到这里,估量着进行的差不多了。其中还穿插着唱歌、念贺信、展示贺礼和现场题词。不知是因为他爹确实低调还是身体缘故,一直没有上台露面。再看看其他的同事,整场下来几乎一直是站着的。本来生日宴是一场家宴,结果所有杂事全都交给员工来做,忙里忙外,自家人乐得清闲,吃的悠然。要说摄像、展示礼品、调配音响这些事情就算了,就连接待和送来宾的事情也交给员工来做,从开始到结束他们没有吃一点东西,倒是我这个负责看包的坐着半步不动,虽然当时对这个安排有些不满,但后来想想也挺有好处的。至少吃着热菜热稀饭,不用等到人走光了,狼吞虎咽吃各个桌上的剩菜。

喝完稀饭。服务员给每人上了一套茶壶和茶杯,我想,潮汕人真是爱喝茶呀,宴会上还要品品工夫茶。后来倒入茶杯中,见上面飘起一层油,打开茶壶盖一看,里面有几块肉,原来是鸭汤。这种喝法还是头一回看见。

最后,熄灯开始吹蜡烛,由酒店人员分蛋糕到各个桌上。过一会儿,服务员上了盘水果,几乎没有人动,大家开始散去。我也没有吃的欲望,稀饭加奶油蛋糕,真管饱。

1319160304214

你的嘴脸

因为要办公积金贷款,我和jasmine提着准备好的资料到了公积金管理中心。

我们坐在柜台前十多分钟没人理我们,没有办法,我找了坐在离柜台近的女士,和她说明我们要办理贷款手续。

她抬头看了看我说,有通知吗。

我说,有电话预约。

她拿出记录本,前后翻看了一遍说,都没有你的记录,谁让你来的。

我说,是电话预约,会不会她没有记录?

她不屑地说,不可能,是不是你自己要来的?!

我回答不是。她连听都没听,走到一个柜子前去翻找。

她拿出一沓资料,我才知道是银行送过来的我们的资料。

她随便翻看了两眼说,不是今天下午没什么人我都不给你们办。

她拿出一张纸,问我,你贷这么多钱之前有没有打电话咨询过?

我说,没有,但是算过是可以贷的。

她问,谁算过,自己算的呀?

我说,我们公司会计。

她又一次不屑并加重语气地用扬声说,你们会计。

这四个字好像从她鼻子里蹦出一样。

我没有再说什么,她一个劲儿地用笔和计算器交替使用,最后算出了一个数字,然后有些泄气地说了句,可以贷。

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她拿着我的资料发现了问题,对我说,你有两张银行卡被冻结。

我说,我不知道啊,该怎么办。

她说,你们到中国人民银行去销户。

我说,您知道是哪两张卡吗?

她爱理不理地说,这边没法查,不是叫你去人民银行吗。

她不愿多说一句话,我们想多看一眼那资料上到底怎么写的,她用手捂着,像保护绝密文件一般,不肯让一丝光逃出去。

我们只好去到人民银行,和对方说,我们要销户。

工作人员说,我们这边没法销户的。

我们就纳闷,那个女的不是说到这里来销户的吗。

于是我给公积金中心打电话,这回是个男的接的。他有耐心地和我说,先到人民银行打印个人征信记录,看看到底哪些银行卡被冻结了,然后再到这些卡的开户银行去销户。

我万分感激,这下终于知道到底怎么办了。紧接着是对那女的万般痛恨,多说几句话她难道会死?!

过了好些天,我们解决了银行卡的问题,又一次按着电话预约的时间到了公积金中心。

这次我们去的比较早,办公室并没有多少人。我们先在外面坐了好久。看到有人进入办业务,也就跟着进入了。

办理贷款的只有一个女的,仔细一看还是上次搭理我们的那位。

我们坐在她的柜台前,她还是忙着自己的事情,视我们不存在。

我朝她喊了句,您好,我们来办理公积金贷款。

她不情愿地来到我们面前问,有预约吗?

我说,电话预约的就是今天。

她又一次地去找记录本,还是没有找到我们的预约记录。

她有些生气地说,怎么没预约就过来了。

我说,我确实预约了,我这边还有通话记录。

她没再说,把我们的材料给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

这位小伙子很热心地给我们办理,审查资料,计算额度,打印文件。

在他给我们办事的时候,让我们好好看了由银行送过来的资料(就是上次那女的死命护着绝不外泄的资料)。我们翻看时发现了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报告”,这一份和我去人民银行时开出来的一模一样。我当时真想骂她祖宗十八代的,当时她明明有我的征信报告,可以很容易查出哪家银行哪张信用卡出的问题。可是她祖宗的,非让我们到人民银行跑几趟。耽误上班时间和领导请假不说,还浪费时间,贷款又要往后拖。这个社会就是会有那么几颗老鼠屎掉在汤里让你恶心。

为了能顺利办下贷款,我们忍着没有和那个娘们儿争吵。

在整个下午时间,小伙子都很有耐心,没有对我们颐指气使,没有一句让人听着就想去死的话。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所有手续。

虽然这次贷款的事情已经搞定,但是每每想起公积金中心的那个女的,心里就极度反胃,眼前浮现那丑恶的嘴脸。

我的户口

在考上大学时,入学前到公安局办了户口的”农转非”手续,也就是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虽然我当时不是太懂这个非农业户口的作用,但是已经知道我告别了世代的农民身份。

上研究生之前,学校问我是否把户口转到学校。我当时问不转可以吗。她说,可以,本来放在学校的户口就是临时户口,毕业了还是要转回家里的。

因为当时身在北京,也不具备办理户口转移的条件,所以户口一直放在家里。

一直以来我都没操心过户口的事情,它像不存在似的与我无关。

让我切实感受到户口的”重要性”是在毕业及其以后。

毕业时要找工作,招聘单位往往开出”条件”,有关于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与工作有关的,也有户口这和工作没关的。但是有时就是因为户口的不符把你拒之门外。

我在浙江呆过几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浙江的包容。在找工作时也感受颇深。有些单位虽然有户口的要求,但是并没有那么死脑筋。他们一般对于高学历、特殊人才会网开一面。我去海岩高中应聘就是因为我的非本科学历的优势。当时对方学校虽然也有顾虑,担心外地人干不久,但是在充分考虑过还是同意录取我。

真正让我对户口”恨之入骨”是在我到鮀城以后。首先是jasmine在鮀城找工作,这些单位一刀切地要求本地户口,概不外谈。不管你是什么学历还是优秀人才。如果我们是本地户口的话,找工作也会容易一些。我当时想尽快把我的户口转过来,然后和她领结婚证,这样她就可以有本地户口了。之后我询问我公司才知道,公司的集体户口不能放配偶的户口。

所以我想到了买房,在鮀城买房子送户口。在公司团购和热心同事的推动下我们和房地产开发商签订了买房协议并下了首付。可是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贷款需要本地户口!

在我知道这个时,整天往公司跑,请求他们尽快帮我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他们也很热心,也说出了难处:办理户口要涉及好多部门,有人事局、公安局、派出所等等,每个部门都需要时间来处理,所以 户口办下来要好久好久。

我之后才明白他们说的确实是这样,首先要到人事局当面开局”证明”,然后要把好多资料送到公安局,公安局审核后在发到派出所,最后转到公安局。这每个部门办理都需要两三周,整个过程下来差不多两个月。

在我拿到鮀城的户口时,有些激动,更多的是恨,小小的户口能憋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