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韩寒”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韩寒”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7年4月1日星期六

韩寒《乘风破浪》观后感

看了《乘风破浪》并不觉得好,感觉像是在演小品,故事情节简单,从头到尾都在抖机灵。可能在电影院看的话,会被周围人狂笑的情绪感染,但一个人看的话真的笑不起来。

韩寒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我是在电影院看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没有俗套的大动作大场面大恩爱情节,只是一部小人物一路走来的故事,导演把该讲的故事讲好了,观众自然也看着舒服。

《乘风破浪》刚出来的时候我才知道韩寒又拍了部电影了,第一个想法是这么快就有了第二部电影了,第二个想法是第二部电影会比第一部好。

《乘风破浪》本来就没想好好讲故事,因为故事情节夸张、台词搞笑,根本让人无法沉浸到故事当中去,导演是负责搞笑的。我不喜欢他的编剧,这部剧好多情节都是照抄照搬以前的段子。可是导演和编剧又是同一个人。

拍一部好电影不容易,投资方也等不及,而且往往叫好不叫座,现在的电影是能赚到钱就好,反正人傻钱多的人很多。

2015年8月19日星期三

我不看《韩寒·一个》

80年代的人是绕不开韩寒的,他太过耀眼和夺目。从我高中起,身边对他的评论就有两极分化之势。一边说他是才子,文学天才;一边说他叛逆,不学无术,迟早陨落。

自从《三重门》火过之后,就很少听到他的声音。我以为他会像方仲永一样,最终“泯然众人矣”。我那时认为知识和学问要在学校里学,文学家要靠经验积累厚积薄发写文章,这才是正道。他一个高中生,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文学创作会无以为继。

七八年后,还在上大学的我,再次关注了韩寒。他的博文(杂文)在网络上疯传,那种批判现实、与恶势力作斗争的文章读来很带劲很亢奋,说出了大众敢怒不敢言的话。他的思维敏锐语言诙谐,文字里透露出一如既往的刚性与叛逆。我喜欢读他的杂文。

我读的第一部韩寒的小说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并不觉得好,无论在情节和语言上,少了杂文一贯的正气和洒脱。我觉得韩寒是属于杂文的。

韩寒的博客自从“方韩大战”后就停止更新了,一直说坚持博客的他开通了微博,一直战无不胜的他遇上了思维流氓。他利用《独唱团》的残余部队重新组装了一个《一个》的团队,仍然担任主编,很少撰文。

我从《一个》的第一期开始就订阅了它的文章,却看得不多。每天的一篇文章不对我的口味,我不喜欢这种远离生活充满文学色彩的文章,读来费劲。即使论文学性文章,每天一篇试图调和不同读者的口味却也为难。

我期待韩寒重新拿起笔来,多写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章出来。

2014年8月14日星期四

看《后会无期》

我很早就在微博中看到韩寒关于《后会无期》的博文,也很早产生去看这部电影的冲动。一直到电影正式上映,先是看到了知乎精选中关于《后会无期》的博文,批判声远远盖过支持声,于是我犹豫了。心想,新晋的导演能拍什么好东西出来,之前不是被徐静蕾骗过了吗。

在很久没去过电影院,在近期被虽然没看过但已知是烂片淹没的时期,很想找一部电影去放松一下心情。选《小时代》么,别开玩笑了。我还是在电影即将下档的时候选择了《后会无期》。

电影落幕,总体感觉很好,对得起票钱。很是轻松的一部喜剧片,虽然里面的笑点有意为之,但也十分难得,足见导演的用心。感受最大的是电影的配乐很精彩,听着舒服又与剧情融洽。电影的剧情简单不纯洁,但干净利落,把该讲的都能讲述清楚。剧中经典台词中的说教看的时候觉得似是而非而又似非而是,电影结束心里总是不自觉地想起那些语句。

总之这是一部实际略大于期望的电影,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看《后会无期》

我很早就在微博中看到韩寒关于《后会无期》的博文,也很早产生去看这部电影的冲动。一直到电影正式上映,先是看到了知乎精选中关于《后会无期》的博文,批判声远远盖过支持声,于是我犹豫了。心想,新晋的导演能拍什么好东西出来,之前不是被徐静蕾骗过了吗。

在很久没去过电影院,在近期被虽然没看过但已知是烂片淹没的时期,很想找一部电影去放松一下心情。选《小时代》么,别开玩笑了。我还是在电影即将下档的时候选择了《后会无期》。

电影落幕,总体感觉很好,对得起票钱。很是轻松的一部喜剧片,虽然里面的笑点有意为之,但也十分难得,足见导演的用心。感受最大的是电影的配乐很精彩,听着舒服又与剧情融洽。电影的剧情简单不纯洁,但干净利落,把该讲的都能讲述清楚。剧中经典台词中的说教看的时候觉得似是而非而又似非而是,电影结束心里总是不自觉地想起那些语句。

总之这是一部实际略大于期望的电影,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