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

做学问及中年困惑

最近看了几篇文章,略有所感,记录之。

一篇是在银行工作的人谈评职称的看法,虽然谈的是银行里的事,但我觉得也是人到中年普遍的困惑。人的学习能力和精力在年轻的时候比较旺盛,年纪大了学习能力就不行了,这个时候再去和年轻人竞争劣势就明显了。比如说码农,写程序写到40多岁如果不能升到管理岗位,写代码比不过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没法适应996的工作环境的。

中年人的崩溃,是从评职称失败开始的。

40-50 岁的这一批中年人,在该类岗位的竞争中劣势明显。笔试考不过 25 岁的应届毕业生,面试肯定也不是单位那些百灵鸟的对手,业务量又干不过那些业务骨干,也就是周边测评,能靠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争几分薄面。最后能不能成,就看各考评要素的权重占比以及领导最后愿不愿意帮你敲一颗背书章了。

一篇是评论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的,我对这人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但是作者提到做学问的态度问题,我觉得很好。作者是一位大学中文教授,自己带的研究生眼高手低,不合适做学问的人硬要做学问,还不如当个老师清贫乐道得好。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小时候分不清“我想”与“我能”,错把自己“想做”,当成了自己“能做”。这方面好像不是我一人糊涂,身边许多人都同样如此。老是怀才不遇的朋友,恐怕都有点“舍我其谁”的自信,还有点“天下无难事”的乐观,觉得只要自己一出手,就天下没对手。他们口口声声要“澄清天下”,到头来别说天下,连自己的房子也扫不清。

除非对学术有强烈的兴趣,通常情况下我鼓励他们去干点实事,譬如去中小学教书,或去公司求职。当然,要是既有从事科研的才气,又有对学术事业的虔诚,还有甘贫乐道的心境,那绝对应该选择读博深造,学术值得我们为之献身。要是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具有对语言高度的敏感,而且又能在写作中获得满足和乐趣,那你应该豁出去做一个诗人。在职业和工作的选择上,切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没有武松的本事却硬闯景阳岗,那不是主动跑去给老虎送餐吗?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偏要选择这种工作,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宝贵生命。

还有一段文字是杜月笙说的,觉得有道理,如下:

杜月笙常说一句话: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脾气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