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9日星期三

无病呻吟的青春畅想曲——《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在上高中的时候,教室里传阅《挪威的森林》这本书,听同学说这是本「黄书」,很好看。当时我没有看过,后来就忘了,最近在图书馆看到书名,蓦然想起这本书来。

书中所谓的「黄色情节」的描写,现在看来太小儿科了,只是为了故事发展的需要,一带而过,这完全不是什么黄色读物,只是书中的人物性观念比较开放,所作所为比较出格罢了。不过这本书并不适合高中生来看,书中弥漫着颓废、阴暗、性随意、爱泛滥、自以为是的格调,会影响正常的人生观。

故事发生在一九六八年,男主刚上大学,遇到了已故高中朋友的女朋友,爱上了。女主突然消失,去了疗养院。男主大学生活空虚孤独,寂寞无处排遣,经常和富二代去眠花宿柳。男主又遇到了女二主,喜欢上了。一男二女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一个恬静优美、美玉无瑕,一个活泼开朗、口无遮拦,不知该如何取舍。后来女主精神失常,自杀身亡,男主回到现实中的生活。

书中的大学生活无聊无趣,有大把的时间去寻欢作乐、抽烟酗酒,不到二十岁却看透了生死,爱情至上,大过一切。

村上春树的语言优美,尤其是景物描写,像写诗一样。他很会讲故事,节奏把握得很好,让人读起来不会厌烦,想读下去。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本书的故事本身,书中的人物都不太正常,读后没有感同身受,有种消沉厌世之感。

2025年1月26日星期日

《「骗骗」喜欢你》《误杀3》观后感

最近看了两部国产电影,分别是《「骗骗」喜欢你》和《误杀3》,一个讲的是「诈骗」的故事,一个讲的是「贩卖儿童」的故事。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能发生在国内,所以一个在「澳港」,一个在「泰国」。

《「骗骗」喜欢你》故事全靠编,情节很扯,从头到尾没有一点看起来是真实的,不过如果当作童话来看,插科打诨的笑料、圆满的结局很适合过年的气氛,一笑而过就好。

原以为《误杀3》是悬疑推理的电影,没想到是现实惊悚的题材。电影的故事原本很简单,被导演故意烘托成悬疑的气氛,有几处惊悚的画面吓得小朋友们直哭。电影充斥着暴力和血腥,探讨了人性的险恶,对待儿童的残暴,社会的黑暗和悲惨,这种电影不太适合合家欢的时候观看。

2025年1月22日星期三

女版《活着》——《秋园》读后感

《秋园》故事的时间线和《活着》几乎重叠,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八〇年,贯穿了抗日、解放、土改、下乡等时期,写的都是小人物在大环境下的沉浮,艰难地活着。

世事的发展非人力所能控制,微弱的个人就像一段浮木,在时代的滔天大浪里载沉载浮,不知会被浪头打往哪一个驳岸。

《活着》写的是福贵一家,九口人相继死了八口,一家人相依为命,在时代的洪流中痛苦挣扎。《秋园》写了秋园一家,还写了他们家的乡邻,每家人都有不同的苦法。

秋园从五岁开始被迫缠足,关于是否该「缠足」我和Jasmine做了深入的探讨——在当时的环境,家里的女孩没法不缠足,不然嫁不出去,被人说闲话。我们试想了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不甘愿让女儿受缠足的苦,觉得缠足不人道,但是确实又没有办法,女大当嫁,女人嫁不出去,又没法出去工作,可能会饿死。缠足和死比起来,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只能选择缠足。

书中写了秋园缠足的具体过程,看的时候都觉得疼,又想到这种卑劣的习俗在「文明古国」竟然存在了近一千年,想着都令人痛心。

秋园对这番话似懂非懂,但看到母亲那架势,这脚是非裹不可了。周围的女人都是裹脚的,脚越小越美。最标准的小脚可以放进升筒里打转转,谓之三寸金莲。那些小脚女人走路像麻雀、像小鸡,在地上一跃一跃的。

裹脚是件大事,一般都由母亲来完成。女孩裹完脚后,有的母亲会把女儿抱上一张大桌子,让她站好,然后一把推下桌子;有的母亲会拿着鞭子抽打女儿,小女孩疼得厉害了就跑,一跑就摔倒了。这样做是为了让足骨摔碎,变成畸形。

(秋园妈妈)梁太太左手抓住秋园脚前掌,右手抓住脚后跟,双手同时用力朝中间挤……光这工夫就够秋园哭得声嘶力竭,喉咙都哑了。梁太太挤了一阵后,用右手抓住女儿的五个脚趾使劲捏拢,左手将准备好的白布一道道缠上去,缠紧后又用针线密密麻麻地缝上。秋园又哭又叫,梁太太也流泪了,手上却一点没松劲。经过一段时间锥心刺骨的疼痛,秋园原本漂亮的脚便失去了原来的形状。

秋园有个爷孙俩的邻居,不舍得吃穿,辛苦攒下了点钱,因为家里有田,解放后被划成富农,受尽了折磨。

爷孙俩有那些田,足够了。(爷爷)四老倌要吃好、用好、穿好也不难,但他一味苦吃、苦做、苦抠。这只是苦了孙子兵桃,跟着爹爹一年四季都是青菜、蚕豆,拌黄瓜腌茄子,吃顿荤腥要等过年过节。有人听到他开导兵桃:“吃,总是空的,牙齿碰一碰,就过去了。你叫得出菜名,想得出菜式,三天两头念一念,在心里盘一盘味道,不也是一样的吃吗?”

秋园的丈夫是国民政府的官员,为了回去照顾眼瞎的父亲留在了老家,不去上班每个月还能领九十块银元(当时三百块可以买一座宅子),一直领了两年才被除名。后来当上了乡长,不让手下的人为非作歹,抓壮丁时自己出谷物免除别人的名额,总是自掏腰包救济别人,自家的人都快饿死了。解放后,放弃老师的工作,非要回家务农,想过田园牧歌的生活,但是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什么都不会做也做不了,苦担子都转移到了秋园和女儿身上。大儿子的学校被水淹了,自己不去,却让秋园裹过的小脚走160里路去看儿子。家里没吃的了,自己不出门,却让年轻的女儿出门要饭。最搞笑的是,秋园在院子里乘凉被人非礼,他却拿出菜刀和绳子,让秋园去死。看到这里我彻底崩溃了,还以为他要去找那个人算账呢,这样算什么男人?秋园嫁给他也是倒霉,要不是靠秋园和女儿苦苦支撑,这个家早就完了。后来他饿死了,女儿才出去上学,秋园带着两个儿子出去讨生活,不至于饿死。他的死对整个家庭是件好事。

书中最伟大的人是秋园和女儿,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所有,不辞劳苦、任劳任怨。这个很像《姥姥的外孙》里的姥姥和女儿,一个是辛苦的妈妈,一个是早慧的女儿,为了家庭牺牲自我。

书中的《序》和《后记》里写道,作者一辈子没有写过小说,在母亲去世后不想这些故事被埋没,六十多岁在厨房里一点点写出了这样的故事,然后由女儿发表在「天涯社区」。看到这里有些唏嘘,「天涯」已经不在了,那些草根作者何以为家?

像秋园这样的普通人家千千万,饿死、斗死的不计其数,秋园有大儿子接济,有好心人帮扶,一家人颠簸起伏却也生存了下去。正如作者所说,好多人悲惨的一生因为没人记录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这部小说真实真挚、语言简洁、故事精彩,讲述得不拖沓、不啰嗦,让我们了解了上上代人和上代人的生活,但是有些情节也存在交代不清的地方,比如二女儿一夜间突然死去,原因不明;有些地方有美化的嫌疑,比如对父亲的崇拜和敬重;好多地方存在删减或故意避开,导致有些情节不连贯。但瑕不掩瑜,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

2025年1月17日星期五

《尼罗河上的惨案》读后感

《尼罗河上的惨案》刚开始的情节和《阳光下的罪恶》有点像,都是一群人在一个地方度假,每个人都性格俊异,一切看起来都风平浪静,碰巧大侦探波洛也在度假,这时什么都还没有发生,但是有侦探在的地方注定会有事情发生。如果我是图谋不轨的人,发现大侦探在身边,肯定会悬崖勒马、从长计议,而小说中的亡命之徒竟然在大侦探的眼皮底下行事,再完美的计划也注定会败露。

《尼罗河上的惨案》前面的人物群像描述、交代故事背景有点沉闷,自从有人死亡侦探开始介入后,节奏感突然加快,悬疑感立马提升了起来,接连发生的凶杀案,看起来紧张又刺激。

波洛在调查推理的时候,读者也会跟着思考,会去想到底谁才是凶手,但是不到最后一刻,怎么都猜不中,好像每个人都有作案的嫌疑。在看书的时候,一直在设想度假中的游客看到身边的接连死去,却不知道凶手是谁,心里该作何感想。

第一起凶杀案发生时,找枪那一段有明显的破绽,明明男主有独处的时间,有机会去拿枪,但是作者却没有去深究,或者是有意忽略,而且男主前后表现的反差也太夸张了,前一刻对前女友还很厌恶和嫌弃,被伤害后却又突然变得体贴和大度——这一枪把脑子打坏了?

书中写了三起凶杀案,第一起复杂,后两起简单,尤其是最后一起,在大白天几个人(包括名侦探)都在场的情况下,凶手近距离杀人,然后逃走,却没人能发现到底是谁。

《尼罗河上的惨案》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看的,人物众多,故事复杂,构思巧妙,同时秉持着阿加莎一贯的写作风格,语言精炼,毫不拖沓,节奏掌控得非常好,不紧不慢。

2025年1月14日星期二

读《秋园》

《秋园》描写的是母亲梁秋园的故事,以及她们家庭和周围的人所经历的贫穷苦难的生活。

这本书通篇文字浅显易懂,按照时间顺序记述家庭往事,条理清晰,不拖泥带水,读起来不费劲。书中人物遭遇曲折,虽语言简洁,因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有不少处虽只有三言两语,也让人感到真实而生动,故事性很强。在看书的过程中,因讲述的故事年代和语言风格,也联想到了作家余华。

这本书虽然拿在手上小小的轻轻的,一天就读完了,但是合上书却让人觉得心里堵得慌,心情很沉重。到了和平年代,日子竟然却比战难时期还要难熬、受尽折磨。

书中的女性形象是顽强和坚韧的,但贫穷和苦难却不值得纪念和歌颂。生命如此渺小脆弱而又如此生生不息,常年困顿饥饿辛劳,辗转各地,流血流泪,只为能活下去。能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和顽强不屈的意志力显得尤其重要。从书中的故事也切身体会到旧时农村生儿子的迫切实际需要,孩子也是自己亲生的能有依靠。

杨仁受在家似乎只是一个丈夫和父亲的符号,除了时代和命运的缘故,总觉得他作为一家之主应该对这个家庭的苦难或多或少负点责任。旧时的女性即便更有主见和生命力,却也总是无形中依附于男性,不仅是经济上,还有思想上,大多默默选择了顺从、隐忍和付出。

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无法抗争大时代的动荡起伏,但能否尽力让家人的日子稍微好过一些?吃不饱穿不饱的岁月,虽然无法跨越阶层,但身边总有人能吃香喝辣,甚至作威作福。乐善好施也要考虑个人经济情况,不能置家中妻儿生活于不顾。一家人挨冻挨饿受欺凌,所谓温文尔雅、正人君子的名声和面子又有多少价值?身体状况不好,对农事不通,又不能结合实际做出决定,太过于理想化,困于亲情或是碍于面子,原是国民政府参谋军上校参谋,弄丢了每月90块银元的工作,又辞了适合自己的民办教师,非要搬去陌生的村庄居住,拖累家人,受邻居欺凌…

书中最后也提到几次因家人往日积德行善,在困顿时被帮助扶持的事情,算是“善有善报”。从秋园一生的境遇中,了解到那个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的年代,知道了以前的人是怎样生生死死,看到了人性的善与恶,也看到了现实和梦想。

2025年1月8日星期三

2024年总结

2024年过去了,还是写点什么,回顾一下吧。

一、生活

过了35岁,觉得身体大不如前,最明显的是白头发日渐增多,体检指标也在下降,体重在缓慢增加。今年开始吃降压药了,查出来甲状腺结节IV级,做了穿刺活检。

Jasmine换了工作地点,离家远了,需要开车上下班,但是工作强度降低了好多。今年住院一次,门诊手术一次,腰疼拍片一次,牙齿根管治疗一次。

每年给父母做一次体检,主要是抽血和照B超。母亲胆固醇高,开始吃阿托伐他汀钙片。父亲血压偏高,开始吃厄贝沙坦,拔了两颗牙齿。

两个小孩今年只是感冒了三四次,比以前少了好多。爱丽丝一次支原体感染,比较严重些,阿奇霉素、头孢、雾化多管齐下。

今年给家人都配备了电动牙刷。我是家里第一个用电动牙刷的,体验以后觉得很好,不仅省力而且刷得干净。

二、旅游

今年暑假,两大两小出门旅行了近20天,去了一直向往的张家界和黄果树。这次游玩比几年前去云南累了好多,爬了不少的山,对体力要求更高。我们去了张家界、天门山、凤凰古城、梵净山、苗寨、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秦汉影视城、小七孔、黔灵山、甲秀楼、青岩古镇。

三、读书

去年看完了三毛,今年看完了王小波,他俩是我最喜欢的的当代作家,只是都已经不在了。

今年读了28本书,绝大部分都是小说。读小说的过程是愉悦的,有时竟忘了玩手机。我觉得好看的书有《人生》《杀死一只知更鸟》《在细雨中呼喊》《秘密》《窗边的小豆豆》《尘埃落定》《活着》《1Q84》《动物农场》《黑铁时代》

四、电影

今年看的电影不多,主要是没有时间。我觉得好看的电影有《1917》、《周处除三害》、《姥姥的外孙》、《可怜的东西》、《荒野机器人》、《逆行人生》、《走走停停》。

五、博客

今年总共写了74篇文章,总计16万字(含书摘和引用),其中书评和影评37篇,占了一半的数量。

今年最后一个月又折腾起了博客,给博客换了域名,然后卖掉了旧域名,着手解决网站中的Error文件中的报错问题,将WPtouch遗留下来的乱七八糟的网址做了301跳转——这些问题已经存在好久了,以前想着网站能访问就没去管它。

2025年1月2日星期四

大环境下的小人物——《活着》读后感

余华是Jasmine最喜欢的作家。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有一次余华来学校做讲座,Jasmine拉着我去看他。当时我不爱看书,也不知道余华,就没有兴趣。Jasmine一个人跑了过去,只是在门口偷偷看了看,就回来了。后来她偶尔谈起这件事还会有点遗憾,我也后悔当时没有陪她。

《活着》这本书不厚,不到二百页。这本书的语言精炼,故事丰满,时间跨度很长,从抗战末期,到内战、斗地主、大炼钢、五九饥荒、文革,再到包产到户,写了主人公福贵在这些历史时期中的辗转与挣扎。

据说《活着》读着读着就会哭了,因为书中人物太悲惨了。我读的时候没有哭,但有些心酸,我理解这样的人在当时比比皆是。福贵家也不是最惨的,至少没受到「三反五反」「文革」的影响,仍然保留了做人的尊严。按理说,他当过地主做过伪军,在当时大大小小的运动中怎么着也不会蒙混过关。

第一惨:烂赌赔光家产

福贵赌博赔光了家产,气死了老爹,这时他悔恨不已,一家人要陪他受苦,从锦衣玉食到下地干活,几岁女儿懵懂无知的言语听起来让人心酸,但这些并不值得同情,赌博败家的都是咎由自取,而且好多人生下来就是一贫如洗的农民。看的时候我在想,这其实是个好事,没多久地主就会遭殃了。果然,后来骗他家产的「地主」龙二代他被枪毙。

第二惨:被抓壮丁

被抓壮丁的起因有点搞笑,一个小孩骗他去敲县衙大门,他和门里出来的人扭打了起来,正好被拉壮丁的抓住。在战场上其实也没干什么,没开枪也没放炮,主要是抢食物。

第三惨:女儿失聪失语

富家大小姐的女儿沦落成了农民,刚开始还浑然不知,后来因发烧失聪失语,落下了终生残疾。家里养不起又被送人(这段看起来也很揪心),好不容易嫁给同样有身体缺陷的男人,又在生小孩时大出血死去。

第四惨:儿子被抽血抽死

儿子很懂事听话,承担好多农活,为了不把鞋穿破,提着鞋每天赤脚上下学。学校组织献血,他乐呵呵地第一个跑去,生怕轮不到自己,没想到却被狠心的医生把血给抽干了。

第五惨:老婆患了「软骨病」

家珍莫名患了「软骨病」,书中说是操劳所致。家珍原本是富家小姐,民国女学生,知书达礼,从不吵闹。刚嫁过来福贵吃喝嫖赌不沾家,后来家道中落又跟着吃苦。家珍吃苦耐劳、逆来顺受,又持家有道,是个好女人,但我总觉得少了些血性。

第六惨:女婿和外孙相继死去

女婿人老实,对妻子和岳父母很好,妻子死后一个人带着尿布背着孩子干活,好不容易把小孩养到四岁,却发生意外而死亡。外孙也听话懂事,小小年纪下地割稻,七岁时生病后吃豆子撑死了。

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死去,最后落成孤家寡人,经历这么多他也看开了,认命了。

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这部小说节奏快,没有废话,毫无拖沓,同时兼顾细节和人物心理描写,线性叙述,没有分章节,一气呵成,读起来顺畅自然,阅读体验很好。我觉得这是余华故事性、文学性、艺术性最高的一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