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星期四

读《幻夜》

近期又读了一本东野圭吾的《幻夜》,这本书的情节起伏转折,构思巧妙,有一定吸引力和可读性。但又总觉得这本书像是按照流行畅销的推理小说的公式,套出来的一个标准化产品。

作者把女主角新海美冬塑造成一位年轻漂亮、魅力非凡、独立沉稳、聪慧过人、品味高级的形象。同时,又是一位冷酷无情、心机颇深、缺乏人性的蛇蝎美人。她很善于用自己的容貌、气质甚至身体来获取资源,也会玩弄感情、把控心理来达到目的,最突出体现在她对男主角水原雅也的情感和心理操控上。

雅也在一场地震后因400万日元借款杀害了舅舅,被美冬目睹作案现场抓住了把柄,美冬又总是口头许诺两人将有美好的未来,加之雅也也很喜欢她,每次他都没能违背美冬的提议:诬陷浜中、给青江设圈套、杀害曾我。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动摇过,但是又害怕被美冬轻蔑,想成为对她有用的男人,希望满足她的期望,做一个配得上她的男人……就沦为彻彻底底的工具人。

刚开始雅也以为美冬对他是有感情的,当他发现原来自己也被算计了,心态就崩塌了。美冬许诺的那个美好的未来里,只有她自己。为了达到成功,美冬隐瞒身份,冒充别人,成为人生的胜利者,这些才是她的野心。为此她会不择手段,不惜利用所有人。结尾后,美冬似乎有把握雅也不会杀死自己,面对警察加藤,表现得很冷静,或许她是故作镇定不暴露真实身份,或许是认为雅也不会对自己下手,或者是已经采用了更高段位的做法:匿名向雅也出售质量有问题会爆炸的子弹。

书中警察加藤有着高超的推理和联想能力,也曾经锲而不舍去侦查,但最终还是没能破案。合上书后,感觉剧情有些地方还是没有交代清楚,有些漏洞。比如美冬的父母虽然在地震中去世,但是她之前二十多年的同学、朋友、老师、亲戚、邻居等人际交往,涉及很多人,不是随便能掩盖住的。冒充美冬的这个人也不是从石缝中蹦出来的。在酒店房间中谋杀曾我、冒充妓女刺伤技工、夜袭美容店女店员…这些做案行为难道完全没有目击者?分尸现场完全没有痕迹?抛尸一年也没被发现?……

原本雅也可以选择类似冈田饭店的有子作为妻子,共度平凡简单的生活。但是他杀过人,被人抓住把柄,继而遭受威胁,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为了掩盖一个罪行,而又犯下了更多的罪行。书中没有描写过美冬的心理过程,但她谋划了这些事情,也无法做到内心毫无波澜吧。

2025年5月11日星期日

《棋王 树王 孩子王》读后感

这本书是由三个中篇小说组成,讲的都是知青上山下乡时发生的故事,原本以为会像《黄金时代》一样好看,看过之后却觉得一般。《棋王》讲的是一个痴迷象棋的知青,《树王》讲的是犯过错的侦察兵,《孩子王》讲的是代课老师和父亲是哑巴的学生。它的语言很讲究,是经过雕琢的,用词尤其是动词用得很到位,但故事本身很简单,吸引力不强,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辛苦,农民的任劳任怨。

《棋王》

《棋王》的故事非常简单,讲的是家境贫寒的孩子自学象棋,如痴如醉,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书中一笔带过的知青生活写得不错,有关系的知青通过运作后离开,没关系的继续留守。最后「棋王」以一抵十的大场面过于夸张,人山人海的群众围观下棋显得不真实,到哪里找那么多懂棋痴棋的人呢。

《树王》

《树王》的故事不如《棋王》精彩,主要讲的是砍树的故事。山上有一棵擎天大树,村里人都不敢砍,知青来了就要砍。我还以为这棵树是「树王」,谁砍了就会倒霉,没想到「树王」却是一个人,他爱护这棵树,不让砍,却抵不过知识青年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定胜天的理论。最终大树被砍倒,「树王」一病不起,突然就死去了。我觉得这个故事不如叫作《砍树》。

《孩子王》

《孩子王》讲的是代课老师的故事,「孩子王」指的是老师。「我」从农场被提拔为老师,教初三的语文课。学生们都没有课本,上课只能对着黑板抄,「我」不经感叹:“国家为什么印不出书来?纸多得很嘛!生产队上一发批判学习材料就是多少,怎么会课本印不够?”「我」认真教孩子们识字、写作文,而不是按教材教没用的东西,后来却因为这样被整顿,又被调回了农场。

2025年5月8日星期四

读《洗澡》《洗澡之后》

今天看完杨绛的《洗澡》和《洗澡之后》,整体感觉很一般,而且对作者的三观也不敢苟同,之前看她写的《我们仨》还没发觉她的思想有多奇怪。

本书将许彦成、姚宓和罗厚视为正面人物来写。罗厚为人热情正直,为了姚宓家的事情尽心尽力,忙前忙后。姚宓是一个性格执拗又清冷的小姐。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许彦成这个人物,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他的老婆杜丽琳家境优渥,相貌出众,从书中也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缺点错处,作者总是强调她“俗”,但具体也没体现“俗”在哪里?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俗人呢?然而她偏偏没办法让许彦成动情。既然许彦成不喜欢她,又不拒绝,同意结婚,生下女儿又放养在异地,不管不顾老婆思女之情。在婆媳碰面时,他赶忙躲去别人家里,完全搞不清自己的身份和责任。留学期间许彦成对他老婆提出的关于学业和事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包括在被“洗澡”时的提议全部否决,摆出一条路走到黑的架势。

也搞不懂姚宓吸引许彦成的地方在哪里?让许彦成婚内忍不住向其求婚。整天道貌岸然,在工作和生活的明面,和姚宓保持距离,没有给予什么帮助,背地里又朝思暮想、魂不守舍,精神出轨难道不是出轨?姚宓虽然做出一副正人君子样子,张口闭口不破坏别人婚姻,她又何尝不知道许彦成的心思,还默许和他在偏僻的书房经常密会、书信往来,甚至聊天时亲密趴在男方身上。

更奇葩的是作者为了担心别人写续集,竟然生拉硬扯安排杜丽琳去外省下放,毫无逻辑和一个轻浮的男知青好上了。作者煞费苦心如此安排,就是让女方出轨在前,俩人顺利离婚后,许彦成可以和姚宓结婚,从此幸福生活在四合院中。对于这种结局,作者在文末竟然还不由自鸣得意起来。续集没有巴掌大没有巴掌厚,行距宽字体大,一本小书竟然定价近30元,给人一种狗尾续貂、画蛇添足的感觉,何况《洗澡》也谈不上是“貂”。

本以为《洗澡》会深刻写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然而此部分篇幅很少,写的也很浅薄。两本书大部分都是很无聊的日常琐事,读起来不仅浪费时间,如购买来看还浪费金钱。

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关于杂技表演的感想

五一假期带着孩子去周边的景区游玩,观看了景区里的杂技表演,有空中吊环、空中皮带、空中双人舞。

杂技表演非常精彩,看得紧张刺激。演员被吊在十几米的高空表演高难度动作时,我总担心绳子不够结实、登山扣质量不好,或是演员一时分心失误,导致他从高空掉下来,还好这些都没有发生,演出很成功,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回去的路上和Jasmine交流,她说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也是表演空中吊环的女演员,因为失误掉下来摔死了,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我在想,为什么这么明显的危险(那么高的空中,掉下来非死即伤)大家都视而不见?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失误?为什么地上不铺上软垫或者给演员吊安全绳?这些高危的杂技表演如果失误,那么对他们自己和家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啊。

以前也看过动物表演,虽然这些动物大多都不大情愿,但是也能勉强完成任务。看的时候觉得它们很惨,要做不情愿的动作,心想还好自己是人类,不是动物。这次看了杂技表演,才明白人类有时也和动物没有差别,为了生活,身不由己。

我由衷地钦佩这些表演高危动作的杂技演员,经年累月地进行零失误表演。我希望他们能永远零失误,每次都能演出顺利,也希望国家能限制特别危险动作的杂技演出,或者能给这些演员多一份保障。

2025年4月27日星期日

《奇想·天动》《流俗地》读后感

《奇想·天动》

读过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和《异邦骑士》,觉得都挺好,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和故事编排的能力。这次看的《奇想·天动》同样好看,每一处的设定都有它的道理,情节前后呼应、环环相扣,故事逻辑严密。

这部小说和《占星术杀人魔法》比较像的地方,都是调查几十年前的事件,幸亏当时的记录都还存在、人物都还活着,不然调查起来肯定会困难重重。

岛田庄司擅长设计诡异的作案手法,笔下的小说总是弥漫一种阴森的氛围,看着让人提心吊胆,不敢往下看,却又被谜底吸引,又想继续看下去。

这部小说除了面粉爆炸和用绳子拉尸体有些牵强外,总体设计得都很完美,语言简洁,叙述没有拖泥带水,节奏适中,跟随主人公的调查一步一步接近谜底,观看的过程很享受。

不过,我觉得岛田庄司这几部小说的书名都不怎么样,看完后也不能十分理解。

《流俗地》

这本书看了一百多页,看不下去了,纵使有豆瓣9.2评分的加持,我也不想看了。我觉得一本书如果过了一百页还是抓不住我,那就是我与它无缘了。

我很佩服这本书的作者,身处异国他乡,在匮乏中文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创作出这么多文字的长篇小说,实属难得。小说中的文化和故事虽不精彩,但很有特色,讲述的是马来华人在多文化融合下的生存与生活。只是我不习惯和喜欢作者的语言风格,看的时候总是会顿一下,一点都不流畅自然,总觉得她在卖弄技巧。可能是我刚看过「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缘故,我喜欢自然的语言,流畅的叙述方式,读起来舒服享受。这本书明显不是。

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佩戴OK镜(角膜塑形镜)流程

一、佩戴前准备

1.清洗双手。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用无屑纸巾擦干,手洗净后不要再触碰其他物品。定期修剪指甲。

2.检查镜片坐于桌面前,打开镜片盒前确认左右眼标识。“L”左眼,镜片为蓝色。“R”右眼,镜片为绿色。取出镜片后,观察是否有破损、沉淀物或污染。

3.清洁镜片将镜片置于左手掌心,凹面朝上,将手掌弯曲,用生理盐水(氯化钠注射液0.9%)冲洗镜片,用大拇指按住镜片将生理盐水倒出(此步骤重复冲洗三次)

二、佩戴步骤

1.镜片放置。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的指腹将镜片拿起,放于右手食指的指腹(指腹保持干燥)。取润眼液滴1-2滴至镜片上,不要碰到镜片(戴镜前可向双眼滴入润眼液)。

2.睁眼固定。左手越过头顶用中指按住上睫毛根部拉开上眼睑,右手中指拉开下眼睑,保持眼睛睁大,露出全部黑眼球。

3.戴入镜片。直视前方镜子,将镜片轻轻贴合眼球中央(黑眼球部分),确认镜片完全覆盖角膜后缓慢松开手指。

4.调整确认轻轻闭眼,转动眼球或用手指轻压眼睑帮助镜片定位,确认无气泡或异物感。对镜检查镜片是否居中,若偏位可通过闭眼转动眼球或重新佩戴调整。戴好后立即闭眼睡觉。

5.冲洗镜片瓶。倒掉双氧水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镜片瓶,放置于阴凉处晾干。

备注:如镜片滑落至沥水盘上时,凸面朝上,使用吸棒吸起。如凹面朝上,用指腹贴住镜片扶起。重新清洗干净后方可佩戴。

摘取OK镜(角膜塑形镜)流程

一、佩戴前准备

1.清洗双手。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用无屑纸巾擦干,手洗净后不要再触碰其他物品。定期修剪指甲。

2.确认镜片位置睁眼对镜检查镜片是否在角膜中央(黑眼球上),若偏位可通过闭眼转动眼球使其复位。

3.滴润向每只眼睛滴1-2滴润眼液,轻轻眨眼数次,等待1-2分钟使镜片活动度增加。可用手推动下眼脸,观察镜片能否随之移动

4.冲洗镜片盒。用生理盐水将晾干的镜片盒冲洗干净。

二、吸棒摘镜

1.清洗吸棒生理盐水冲洗吸棒,用右手大拇指指腹呈放射状揉搓吸盘不少于15秒。用无屑纸巾擦干吸棒,不要触碰到吸盘。

2.吸棒取镜睁眼固定将吸棒垂直对准镜片边缘(避开角膜中心),轻轻按压吸附镜片。水平向外轻拉吸棒,使镜片脱离角膜。

三、摘镜后处理

1.镜片清洁将吸棒放置于左手食指和中指的指缝中,用右手食指指腹将镜片移到左手掌心,凹面朝上,滴3-5滴专用硬镜护理液(如目立康),用右手无名指指腹呈放射状轻柔搓洗不少于30秒,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镜片(此步骤重复冲洗三次)。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扶起镜片,按照左右放入镜片盒中央。

2.浸泡镜片放入镜盒并注入双氧水至刻度线浸泡。避光放置6小时以上。用生理盐水冲洗吸棒后晾干,存放于干净容器中。

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无人生还》《五只小猪》读后感

《无人生还》

这本书讲的是十个人被骗到一座小岛上,随后相继死去的故事。作者在开头就写了这样的总结,不怕读者知道哪些人要死,会死几个人。开篇还有一首歌谣,写的是十个士兵不同方式死去,一个也不剩。后来岛上十个人的死亡方式竟然和这首歌谣吻合。

这十个人都是有罪之人,光是记这十个人的名字和他们犯下的罪行,都难倒了我,我要不停地往前翻看,才能让他们对号入座。其实他们有些人的「罪过」也没有那么严重,至少罪不至死。

看完了十个人相继死去,却完全看不出凶手是谁,连书中的警察也没有办法,最后凶手的坦白才揭开了谜底。说实话,这样的谜底我不太满意,我觉得十个人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被设计是凶手,都能同样做到杀死其他人的结果。

这本小说还算好看,连环杀人事件编排得比较别致(但是有些刻意),不过故事的紧张感不够,人物的描写不够丰满,阅读过程没能完全体会到推理的乐趣。

《五只小猪》

刚看到这样的书名原本不打算看的,搜了下却发现评价不错,有人说这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好书。

这本书写的是大侦探波洛调查十六年前的一件凶杀案的故事,涉及到五个主要人物,波洛把他们叫作「五只小猪」。

波洛先去和辩方律师、控方律师、家庭律师、办案警察交流,然后又分别找到和死者关系密切的「五只小猪」来交谈。

每只「小猪」都谈了和写了案发当天的事情(对一件事情有五个不同角度的说法,这种写法和《告白》很像),波洛根据这些说法之间的联系和矛盾最终推理出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果。

在看的时候我觉得这五个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是凶手,都值得怀疑。后来波洛把「证据」都指向了「妹妹」,我又以为她会是凶手,没想到最后来了个反转。

这本书的情节设计得很好,可以自圆其说,几乎没有什么破绽,但是前面的调查和谈话部分太冗长了,节奏很慢,看起来犯困,最后的推理很精彩。

看完后也不知道书名为什么叫作「五只小猪」,特意查了下也没有查到相关的童话故事,只知道有一个英国有个《三只小猪》的故事,但是讲述的是小猪盖房子的事情,和这个也没啥关系。

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梅州卧佛山、雁山湖游记

清明假期自驾车去了离家不远的卧佛山和雁山湖,简单记录下游玩的经历。

卧佛山

我们九点多起床,十点半出发,车程两个半小时,到达卧佛山景区是一点半,因为门票优惠问题和景区工作人员纠扯了半个小时。

这个景区不大,上山要坐观光车,逛过景点再从后面走下山。因为上山和下山不是一条路,一般人都是上山坐车,下山走路。当然也可以下山坐车,但是要走一段回头路。

我们这次是上山走路,下山坐车。这座山不高,大概半小时就上去了,一路上风景还行,都是红色的山体,Jasmine笑说这是「赤水丹霞」。

上山后有三个景点,分别是佛手、玻璃栈道和空中之镜。这些都要额外收费,我们没有玩。简单地在山上转悠了一下就下山了,全程两个小时。

回去的路上我们去了「嘉应古城」,这个古城还没有完全开发,店铺比较少,仅有几家卖吃的,很少有其他的店铺。逛着逛着下起了雨,我们就回了酒店。

九点多饿了出来吃饭,吃的是没有吃过的地锅鸡。这种菜做法很别致,桌子中间一大口锅,很深。老板把食材拿过来当场抄,炒过后盖上锅盖焖一会儿,然后又在锅的四周没有汤汁的地方贴一圈白馍(这是才知道为什么锅很深了,为了贴馍),然后继续焖。等了大概半个小时,总算好了,这种菜心急可吃不得,太久了。我们点的是微辣,吃起来都觉得太辣了,不过菜的味道很好。

雁山湖

第二天一早在下小雨,等我们进入雁山湖景区已经十点半了。工作人员说十一点大草坪会有表演,于是就直奔那里。等了一会儿眼看就要十一点了,只有我们一家人和工作人员,还以为会取消演出。演出还是准时开始了,总共才3个节目,分别是川剧变脸、魔术和小丑发气球。前两个还好,最后一个感觉是在凑数。节目都比较简单,但聊胜于无。

看完演出雨停了,我们沿着湖走了一大圈,还登上了湖中的小岛。之后开车在景区转了一圈,实在没什么好逛的就出来了。可以看出这个景区早期投资了不少钱,建的也不错,不过现在没落了,几乎是满目疮痍。不知是不是下雨的缘故,整个园区几乎没见到其他人。

这次去的地方不远,开车也能接受,虽然景区的可玩性不高,不过带着孩子出去走走也不错,可以打发时间和亲近自然。

2025年4月6日星期日

「那不勒斯四部曲」总结

本来在《失踪的孩子》后面简单地总结一下,没想到写长了,现在拿出来另起一篇。

终于看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四本厚厚的书,大概看了一个月。我以为会看得很慢,后来却几天一本很快就看完了,这得益于作者简洁流畅的文字,看起来不觉得累。

我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小说,写的都是日常的生活,很缓慢,几乎是一天接着一天,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是按着时间顺序述说那不勒斯人的生活。这些故事在作者细腻的笔下看起来很真实,我一度以为是作者的自传。

作者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她能把琐碎的、杂乱的的故事梳理得井井有条,每个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都被安排得恰到好处。作者有强大的讲述能力,整部小说几乎没用到高级词汇,都是常用的简单的词语,读起来真实、自然,如身临其境一般,简简单单的故事被作者讲述地非常精彩。

「那不勒斯四部曲」虽然是四部书,但是情节连贯,几乎没办法跳过其中一本来读,所以还是推荐按顺序来读。这四本书,我觉得前两本写得很好,故事紧凑,起伏不定,后两本写的是「我」鸡零狗碎的生活,最后一本竟然用大半本书的篇幅写了婚外情,显得有些啰嗦。不过总体来说,这四本书写得都很好,让我们看到了两个女性从小到大的友情,盲目又执着的爱情,不加掩饰活生生的生活。

简单来说下这四本书的故事概要:我和莉拉是发小,莉拉很强势、有主见、天不怕地不怕,是个坏女孩。我是个乖乖女,学习好,是个好女孩。小学毕业,莉拉家里反对她继续读书,我父母也同样反对,觉得女孩没必要浪费钱读书。老师来家访支持我,我父母有所动摇,让我试着上学,如果有哪科不及格就退学,所以我学习起来很拼命。莉拉不学习了,在一门心思设计鞋子,她父亲知道后极力反对。城里的「混混」喜欢上了莉拉,每天坚持去她家吃晚饭,莉拉无动于衷,后来莉拉和肉食店老板好上了,想通过这种办法终止和「混混」的关系。肉食店老板很温柔体贴,高价买下莉拉和哥哥一起做的第一双鞋,投资莉拉家的鞋店,后来和莉拉结婚。婚礼很豪华,婚房很漂亮,莉拉成了阔太太。但是在婚礼当天,莉拉发现丈夫把她做出的鞋子送个了「混混」,还和「混混」有商业来往,她怒不可揭,在度蜜月的几天里和丈夫大吵大闹。莉拉为了「鞋子」和「相片」的事情大吵大闹,后来妥协,先在肉食店后在鞋店上班。为了养好身体去海边度假,在这里结识了我一直暗恋的尼诺。尼诺没看上我,却和莉拉好上了,我却创造条件让她俩私会。莉拉越陷越深,怀上了尼诺的孩子,搬去和他一起住,尼诺很快就厌烦了,他俩后来分了手。莉拉孩子出生后搬出来住,在工厂工作,后来加入工会组织,揭露工厂内幕,代表工人争取利益。莉拉离开工厂,做了程序员。我大学毕业结了婚,出了一本书,有了些名气,生了两个女儿。几年的婚姻让我疲惫,我又遇到了暗恋十几年的男人,我决定离婚跟着他。没想到他不想离婚,我被迫接受作为他的情人,很快怀了他的孩子。我无法忍受他的沾花惹草和谎话连篇,就和他分了手。我搬到莉拉楼上住,相互照应。我陷入老城区的生活,也给我的写作提供了材料。莉拉的女儿突然失踪了,她精神恍惚,一直走不出痛苦。我的女儿喜欢上莉拉的儿子,我觉得他没前途,极力反对。女儿长大外出上学,我也搬去了其他城市。

下面摘抄一些我觉得有感触的段落:

有些时候,我们会用一些毫无意义的话、荒谬的做法掩盖我们真实的感情。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对男人能不能产生感情,通常是看他们符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男人形象。

写作不是随意的事情,要写得比之前好,我要研究现在和过去的那些小说,要了解小说的写法,要学习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塑造那些非常真实的心灵。

正是因为社会不公正,才使学习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非常艰苦的事(比如说对我),但对其他人是一种消遣(比如说对于彼得罗);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不管社会公不公平,人们都必须学习,这是一件好事儿,非常好的事儿。

成熟意味着镇静自若的接受生活的波折,要在实际生活和理论之间划出一道界限。

一本书、一篇文章可以制造声音,就像古代的战士在作战前制造的声音,但这和真实的力量以及没有尺度的暴力并不相连,这只是一种表演。

谁说生活应该有意义?意义就是一段段黑线,就像虾子身体里的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