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9日星期日

两个娃患甲流记

上周五老大放学回家说头晕,晚上8点开始发烧,暂时没有其他症状。吃了美林,体温稍微降下去一点,但过几个小时又会升回来。

第二天下午喝完了一瓶美林,还是高烧40度左右。在去药店买美林还是去医院的选择上,我们决定带她去医院。

下午4点多去医院,儿科门诊挤满了人(以前周末的这家医院的儿科门诊没什么人),绝大多数的小孩都是晕晕乎乎,头上贴着退烧贴。等了2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们了。医生听了心肺,看了喉咙,初步判断是甲流,没有抽血,开了美林、奥司他韦和口服盐水。

第三天有些拉肚子,还是高烧,没精神,头疼,继续吃美林。

第四天早上不烧了,一整天都没有发烧了,不过还是没精神,没胃口,头疼,一直躺在床上。下午好了些,可以坐起来吃东西和看书了。

第五天差不多好了,有点头晕,送她去上学了。

老二比老大晚一天出现发烧症状,前两天烧的不高,38度左右,后面两天到41度了。老二多了一个症状是肚子疼。

第六天清明节,商场有个做风车的活动,我们带她俩去玩了。她们玩的很高兴,玩完回来,老大说头晕。量了一下体温,又发烧了,而且今天咳嗽的厉害,有点担心转成了肺炎。老大吃过美林很快就睡着了。

第七天老大今天晕晕乎乎的,躺在床上休息,中午发烧吃了一次美林。咳嗽的有点多,吃了地氯他定和肺力咳,下午咳嗽少了。下午老二也发烧到38度,睡了一觉,醒来就好了。

第八天老大没有发烧,还有些咳嗽,老二有些肚子疼。老大继续吃地氯他定和肺力咳。

第九天两个娃彻底好了,偶尔有咳嗽,没有其他症状了,精神完全恢复了,去小区溜冰一个小时,食欲也好了,吃了一大碗面条。

总结一下,甲流一般症状是发高烧,刚开始吃美林可能没什么效果,还会有呕吐、拉肚子、腿疼、肚子疼的症状。生病期间没有精神和胃口,一般一周可以康复。

发高烧小孩很难受,夜里翻来覆去睡不好,这次竟然会说胡话,睁开眼睛,伸手摸来摸去,嘴里念着:「好多星星」,吓到我了。

这次比较奇怪的地方是第五天好了,第六天晚上又烧了,可能身体还是没有完全康复又出去玩了,病毒又回来了。下次好了之后还是在家静养几天,不要去人多的场所了。

2023年4月7日星期五

看推理小说有感

这两年看了不少推理小说,看起来轻松、解压,看的时候不用想太多,享受几个小时沉浸在作者构建的世界中,看完之后身心舒坦,也不用想太多。这种感觉像看电影一样,可以让自己享受几个小时远离现实世界的时光。

说起来可笑,我以前没有看过推理小说,看的都是「世界名著」,书单都是从「小学生必读」、「中学生必读」里来的,这些都是正统的小说,经过看不见的手的把关和过滤,书中的三观离主流思想都不会偏离太远。但是这些书离我们太远,很多读起来太枯燥,要硬着头皮才能读下来,读的时候不是享受,而是像看教科书一样汲取知识,我知道这些「名著」里知识点很多,即使不好读也要读下去,会学到很多知识。这些书读起来又慢又难受,渐渐就不喜欢读书了。

近来读起了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可能在文学史上都不会出现它们的名字,比如读起了武侠小说和推理小说,读的时候根本不用想要从书中学到什么知识,读完之后接着读下一本,没有心理负担,这种感觉真好。

以前总把文学想的高高在上,好像读书必须正襟危坐认认真真才行。总觉得作家很神圣,离我们很遥远。后来有的作家站出来说当作家不赚钱,奉劝后人不要当作家。

我觉得书原本就是一种商品,就如柴米油盐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写得好的书自然有人买,好的作家完全可以通过卖书养活自己,连这个都做不到就别去当作家了,赶紧改行吧,你不是吃这碗饭的料,通过加入什么协会来养活有什么本事?

我认为读书的正确姿势是「好读书,不求甚解」,管它什么流派什么风格的书,全都拿来,喜欢看的书就看,不喜欢看扔一边就是,读书就是为了愉悦自己。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不以考试为目的。

2023年4月5日星期三

江户川乱步反转小说读后感

第一次读江户川乱步的小说,在封面内页(据说学名叫「勒口」)作者介绍那里知道作者的生卒年是1894-1965,心想作者的生活年代和现在差的有点远,写的小说会不会读起来很难懂?会不会有年代感?读完才发现是自己多虑了,虽然小说是以前的背景,但着重描写的是人物和事件,写的内容一点都没有过时,读起来还是很好看。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我平时是不大喜欢读短篇的,觉得读起来不过瘾。这部小说集读起来却还好,虽然每篇小说的铺垫有点少,人物也很少,但是故事比较紧凑,看得也很过瘾。看来好的故事是不分长短的。

这部短篇小说集有以下几篇《两钱铜币》《变脸艺人》《猜疑》《湖畔亭离奇命案》《两个废人》《月亮与手套》,除了最后一篇,其他的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每个故事最后都有一个反转,另一个是几乎没有警察的存在。

《两钱铜币》《变脸艺人》完全是主人公的设想,不涉及人命,也没有警察出现,主要围绕铜币和变脸艺人设计情节,比较简单但也巧妙。

《猜疑》设计成一个意外,主要描写一家人相互猜疑谁是凶手。《两个废人》设计成梦游症患者被借刀杀人。读的时候总在想,这两个故事里的警察难道不会发现作案的蛛丝马迹吗?仅凭当事人口述就能认定凶手,这也太儿戏了吧。

《湖畔亭离奇命案》是这里面最长的,也是我觉得写的最好的一篇。它有完整的铺垫,细致的推理,紧张的人物内心描写,不到最后不知道凶手是谁,最后的反转也是很意想不到。但是小说里的警察也近乎白痴,无所作为,凶手确定的也太轻率了吧。

《月亮与手套》和其他几篇都不一样,算是标准的推理小说了,它有详细的作案过程,案发后设计掩盖的过程,警察推理侦破的过程。我觉得它反而没有其他几篇写的好,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凶杀案,人物描写的很单薄,作案手法也很简单,悬疑性不高,吸引性不强。

2023年4月3日星期一

习惯使用必应搜索和Edge浏览器了

我使用必应搜索两个月了,Edge浏览器半年多了,现在说一说使用感受。

我早就烦透了百度搜索,搜索结果的第一页都不忍直视,前面是广告,后面几条是百度自家的全家桶,再往下才有几条有用的信息。在百度里搜索东西,不仅耽误时间,还要步步惊心,生怕自己成了第二个魏则西。

但是在国内不使用百度,还能用什么呢?墙外的谷歌总是不方便。几年前我试过必应,搜索的结果不太满意,找不到需要的东西,而且必应的界面太白太淡雅,有点不习惯。

两个月前试着使用必应,发现它的结果非常精准了,用了段时间发现完全够用,虽然刚开始对界面还是不习惯,慢慢适应后反而觉得这种简洁的界面更好看。这两个月以来,我把电脑和手机的默认搜索引擎都改成了必应,它能胜任90%的工作,偶尔搜不到的才要到百度去找,不过这样已经很好了,基本上摆脱了百度。现在已经喜欢上了必应,这是在谷歌返回中国以前最好的替代了(不知道为什么几年前谷歌的蜻蜓计划反对的那么多,同样是米国的必应搜索却能在P.R.C正常运作)。

从谷歌刚推出Chrome浏览器第一版我就开始用了,被把它精简的界面和速度惊呆了,一用就是十几年。这次使用Edge浏览器完全是因为懒,换了新电脑,安装的是Win10操作系统上面自带的是Edge浏览器,它的操作习惯和Chrome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还可以登录微软的账号,可以同步书签,可以打开插件商城,顺利的安装插件,更关键的是还可以安装Chrome的插件。简单来说,Chrome有的Edge也有,因为谷歌被墙,所以Edge显得更好用。我使用了Edge几个月觉得很顺手,所以一直都没有安装Chrome浏览器了。

2023年3月31日星期五

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吗?

前几天看到一篇关于程序员写代码的文章,作者说他一开始入职觉得写代码很难,当时觉得时间久了就会容易,到现在他从事这个行业已经14年了,已经是程序员「老鸟」了,还是觉得写代码很难。

信息技术发展的太快,代码编写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要不停的学习才能跟得上。但是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学习本身又是一个耗时和痛苦的过程,随着年岁渐长,身体和学习能力拼不过年轻人。当人到中年,到了35-40岁左右,不仅要面临工作的压力,还要照顾家庭,老程序员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了。有人说,到了这个年纪就要转型,做管理岗,但是僧多粥少,管理岗哪有那么多的空位,好多人还是会继续做程序员的工作。老板发现你加班没有年轻人拼命了,不能服从996工作制了,总是需要请假带老人孩子看病或参加家长会了,你就可能面临着「被优化」的风险了。

最近我在修改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代码有十多年了,在代码安全扫描的时候出现了几百个风险点,处理这些风险点发现它们原本就不算风险,我平时也这么写,可是现在这种写法现在已经不用了,过时了,被认为有风险了,必须用新的方法替代。我只好要忘掉以前的方法,学习新的方法。

因为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需要计算机人员,所以计算机专业找工作相对容易,工资水平也较高。但是计算机学科和别的学科不一样,不是越老越值钱,而是越老越不值钱,知识的保质期太短,学的东西很快就不能用了。它不像有些专业,比如会计和英语,这些专业知识更新得比较慢,学会以后只需不停地熟练应用,不需要学太多新的内容,而且老的知识不过时,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相对来说工作起来也没有那么累。

以上是我作为门外汉对程序员的认知和我自己的一些感想,我崇拜那些程序员大牛,更佩服用技术改变世界的组织,他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023年3月24日星期五

一人一狗一城的电影

最近看了两部很像的电影,讲的都是世界末日之后,一座废弃的城市里一个人和一只狗的故事。一部是威尔史密斯的《我是传奇》,一部是汤姆汉克斯的《芬奇》。

《我是传奇》前面的三分之二都非常好,看的惊心动魄,男主在废弃的城市里游走,和吸血僵尸斗智斗勇的情节看起来很紧张刺激,尤其是狗狗白天闯入黑暗的僵尸的群居地和男主中了圈套被吊在那里等待黑夜,真为男主捏了一把汗。

一度我真的以为这个城市只剩下他和狗了,没想到后面出现了一个女人和女孩,她们要去找人类居住的希望之地,感觉后面的情节突然跟前面的不协调不连贯,主题也不一致了,也少了之前的紧张感。不过电影整体看还是很不错。我之前都不喜欢看僵尸电影,没想到这部电影看起来那么过瘾。

据说《我是传奇》有两个结局的版本,一个是男主带着后来出现的女人去往传说的希望之地,一个是男主和僵尸同归于尽。我个人觉得第一个版本的结局更能接受些,毕竟男主已经这么惨了,留一丝的希望也是对观众的安慰。

《芬奇》怎么看都觉得是在抄袭《我是传奇》,相似的地方太多了,比如故事的设定的背景,主要的人物,白天去商店寻找食物。《芬奇》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冲突,整部电影都是男主和一个机器人的情感交流和机器人成长的过程,这个机器人几乎可以看做是个不成熟的人类了,狗反而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芬奇》没有《我是传奇》和僵尸的斗智斗勇的刺激场面,总体来说看起来比较平淡,也有几处情节比较紧张,比如偶遇龙卷风差点把房车吹走,躲避人类汽车的追踪,伸手被紫外线灼伤,这些敌人都是看不见的。

我觉得《芬奇》没有十几年前同样是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荒岛余生》好看,虽然那是一个人一个球和一座岛,但是生存条件就是最大的敌人,他可以跟恶劣的生存环境做斗争,他有求生的欲望。你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男主的死活,看起来还是紧张的。而《芬奇》没有很强烈的故事张力和冲突,所以看起来感觉差一些。

2023年3月10日星期五

第一次喝咖啡后失眠的感受

昨天晚上值班,晚上8点多同事邀请喝咖啡,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怕夜里睡不着。他友情劝说喝一点没事,我想着之前也喝过没什么事,也就同意了。

这次的咖啡和以往喝的不一样,是用咖啡机磨的咖啡豆,磨出来的咖啡很苦,我用一次性纸杯只接了半杯,大约一百毫升。喝了几口实在是太苦,加了两次糖才喝完。

我是11点20分上床睡觉,躺在那里竟然一点睡意都没有,我平时睡觉刚开始胡思乱想十几分钟就睡着了,昨天想了好久都没睡着,爬起来上厕所已经12点半了。

回来继续睡,还是没有困意,翻来覆去到1点多了。这时有点着急了,明天还要上班,这老睡不着可不行啊。虽然这么想还是睡不着,关着灯等睡意,不知不觉到了2点,这时好气愤,早知道不喝那半杯咖啡了,这次好好体会到了想睡又不睡着,无聊透顶的难受。躺在床上把该想的都想了一遍,没事可干,玩了会儿手机,还是无聊,只能继续睡。磨蹭到了3点,这时心态放松了,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不知什么时候好像睡着了,好像还做了一个梦,但是一翻身就醒来了,看了下手机快5点半了,上个厕所回来,又睡不着了,闭着眼睛感觉到窗户慢慢变亮,躺到6点多了。

之后迷迷糊糊睡着了,7点闹铃闹醒了,一点都不想懒床,觉得自己好像没睡着一样,爬起来洗漱,也没有没休息好的困意。

看来浓咖啡的威力还是挺大的,像我这种几乎不喝咖啡的以后还是少喝为妙,睡不着觉的感觉一点都不好。

2023年3月9日星期四

谷歌AdSense的自动广告导致侧边栏掉到下面去

今天发现博客的网页打开很奇怪,原来是侧边栏掉到下面去了。本来左侧是文章内容,右侧是侧边栏,现在变成了左侧是文章内容,下面是谷歌AdSense广告,再下面才是侧边栏。

网站用的是谷歌AdSense的自动广告,看来是谷歌将广告插入到文章内容和侧边栏之间了。出错的网页结构如下:

<div class="row" style="height: auto !important;">      <div id="primary" class="content-area col-lg-8" ></div>/*文章内容*/     <div class="google-auto-placed" style="width: 100%; height: auto; clear: both; text-align: center;"></div>/*谷歌AdSense广告*/     <aside id="secondary-1" class="sidebar sidebar-secondary-1 text-left col-lg-4" ></div>/*侧边栏*/</div>

我一开始以为是谷歌自动广告的问题,登录AdSense的自动广告设置页面也找不到可以配置的选项,之后去AdSense的帮助论坛去发帖求助。

后来网上有人说AdSense的自动广告会破坏页面显示样式,因为AdSense自动广告通过分析页面的结构来插入广告,如果网页结构有问题会导致页面错乱。这时我觉得可能我的主题有问题,通过浏览器自带的开发者工具,发现class=”row”用的是弹性布局display: flex,在class=”row”中添加以下代码问题就解决了:

flex-direction: row;  /*作为一行,水平地显示弹性项目*/flex-wrap: nowrap;    /*flex中的元素被摆放到一行*/

这样把文章内容和侧边栏摆到一行去了,而且不换行,谷歌的自动广告就没法在它们之间插入广告把侧边栏挤掉到下面去了。

2023年3月8日星期三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我被书名骗了,看到「解忧杂货店」几个字以为是为人解忧的智者故事,偏文艺,又因为作者是擅长写推理小说的东野圭吾,认为这部小说是以忧愁有关的推理故事。刚看了开端觉得有点不对劲,竟然出现了「科幻」的「时空穿梭」的内容,这种「非科学」的东西可是与「推理」不想干。

看完这部书,确实是完全没有推理的东西,几个独立的故事像冰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相互之间有所关联。如果你是奔着推理情节来看的话,还是早点放弃吧。

小说说的是三个毛贼偷的汽车坏了,只能步行到一处荒废的小屋等到天亮,没想到这个小屋的时间会变得缓慢,而且能与四十年的时空前进行通信。小屋可以收到四十年前的人写的信,小屋里的人写好信放在屋后又会被四十年前的人取走。看到这里都不想看下去了,这都是什么呀。后面才知道小屋原来的主人是专门给别人解决烦恼的,通过匿名通信的方式。

小说后面几个章节写的是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烦恼然后怎么解决,而且提供解决方案的竟然是四十年以后的未来人。

这些烦恼其实就是我们通常人所遇到的一些真实又具体的烦恼:梦想和爱人怎么选择,音乐和家传老店怎么选择,青少年和父母如何相处,当陪酒女还是粉领。

这几个故事写的很真实和具体,时间线被打乱后重连,相互之间又有联系,这需要很强的故事情节的设计能力。东野圭吾社会性的描述和剖析写的还是挺好的,让你能看进去,能了解人物的内心,能身如其境的体会到他们的处境,能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的情景,还有一些难舍难分,无能为力的力量。但是我还是不太喜欢这种牵强的「时空穿梭」的故事设定,显得不太真实。可能是因为我看了不少东野圭吾的小说,熟悉他一贯的写法,突然出现这样另类的会不适应,如果首先看这部的话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我看「男女平等」

最近北大三个女生和上野千鹤子的访谈视频比较火,三个女生被骂惨了,说是顶着北大的光环却完全不懂「女性主义」。

我看了视频觉得这几个女生表现的还算不错的,至少很真诚,自爆家庭生活中的隐私,虽然提的几个问题看起来很低级还有点尴尬,比如「你为什么不结婚,是不是被男人伤害过?」「女性主义是不是有鄙视链?」「不结婚的女性主义,是不是比结婚的女性主义高级?」。上野千鹤子回答的却很高级,讲解了「女性主义」的真谛,和结婚生子无关,主要是要有自我认知。

三个女生生活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家庭、社会和制度的影响,遇到「为什么结婚」「为什么生小孩」等问题不可避免被周围的观念影响。她们三个人算是幸运的,拥有高等学历和经济独立,才有与男人一争高下和选择的能力。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女性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在成长的过程中被默默地剥夺了——「折断了飞翔的双翼」。

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有着几千年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那么容易根除。现代文明也不过一百多年,男女平等虽有所进步,但没有完全普及。韩国普遍的大男子主义,日本女人结婚后做全职妈妈,中国农村女人教育程度低生儿观念严重。 但这已经比有些国家好得多了,印度有极度不平等种姓制度,女性地位低到离谱,强奸案频发还说是女人的错。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东国家的女人不能抛头露面,也不能接受教育。这个世界是不平等不平均的,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希望「男女平等」,更希望「人人平等」,我相信那天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