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5日星期三

江户川乱步反转小说读后感

第一次读江户川乱步的小说,在封面内页(据说学名叫「勒口」)作者介绍那里知道作者的生卒年是1894-1965,心想作者的生活年代和现在差的有点远,写的小说会不会读起来很难懂?会不会有年代感?读完才发现是自己多虑了,虽然小说是以前的背景,但着重描写的是人物和事件,写的内容一点都没有过时,读起来还是很好看。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我平时是不大喜欢读短篇的,觉得读起来不过瘾。这部小说集读起来却还好,虽然每篇小说的铺垫有点少,人物也很少,但是故事比较紧凑,看得也很过瘾。看来好的故事是不分长短的。

这部短篇小说集有以下几篇《两钱铜币》《变脸艺人》《猜疑》《湖畔亭离奇命案》《两个废人》《月亮与手套》,除了最后一篇,其他的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每个故事最后都有一个反转,另一个是几乎没有警察的存在。

《两钱铜币》《变脸艺人》完全是主人公的设想,不涉及人命,也没有警察出现,主要围绕铜币和变脸艺人设计情节,比较简单但也巧妙。

《猜疑》设计成一个意外,主要描写一家人相互猜疑谁是凶手。《两个废人》设计成梦游症患者被借刀杀人。读的时候总在想,这两个故事里的警察难道不会发现作案的蛛丝马迹吗?仅凭当事人口述就能认定凶手,这也太儿戏了吧。

《湖畔亭离奇命案》是这里面最长的,也是我觉得写的最好的一篇。它有完整的铺垫,细致的推理,紧张的人物内心描写,不到最后不知道凶手是谁,最后的反转也是很意想不到。但是小说里的警察也近乎白痴,无所作为,凶手确定的也太轻率了吧。

《月亮与手套》和其他几篇都不一样,算是标准的推理小说了,它有详细的作案过程,案发后设计掩盖的过程,警察推理侦破的过程。我觉得它反而没有其他几篇写的好,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凶杀案,人物描写的很单薄,作案手法也很简单,悬疑性不高,吸引性不强。

2023年4月3日星期一

习惯使用必应搜索和Edge浏览器了

我使用必应搜索两个月了,Edge浏览器半年多了,现在说一说使用感受。

我早就烦透了百度搜索,搜索结果的第一页都不忍直视,前面是广告,后面几条是百度自家的全家桶,再往下才有几条有用的信息。在百度里搜索东西,不仅耽误时间,还要步步惊心,生怕自己成了第二个魏则西。

但是在国内不使用百度,还能用什么呢?墙外的谷歌总是不方便。几年前我试过必应,搜索的结果不太满意,找不到需要的东西,而且必应的界面太白太淡雅,有点不习惯。

两个月前试着使用必应,发现它的结果非常精准了,用了段时间发现完全够用,虽然刚开始对界面还是不习惯,慢慢适应后反而觉得这种简洁的界面更好看。这两个月以来,我把电脑和手机的默认搜索引擎都改成了必应,它能胜任90%的工作,偶尔搜不到的才要到百度去找,不过这样已经很好了,基本上摆脱了百度。现在已经喜欢上了必应,这是在谷歌返回中国以前最好的替代了(不知道为什么几年前谷歌的蜻蜓计划反对的那么多,同样是米国的必应搜索却能在P.R.C正常运作)。

从谷歌刚推出Chrome浏览器第一版我就开始用了,被把它精简的界面和速度惊呆了,一用就是十几年。这次使用Edge浏览器完全是因为懒,换了新电脑,安装的是Win10操作系统上面自带的是Edge浏览器,它的操作习惯和Chrome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还可以登录微软的账号,可以同步书签,可以打开插件商城,顺利的安装插件,更关键的是还可以安装Chrome的插件。简单来说,Chrome有的Edge也有,因为谷歌被墙,所以Edge显得更好用。我使用了Edge几个月觉得很顺手,所以一直都没有安装Chrome浏览器了。

2023年3月31日星期五

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吗?

前几天看到一篇关于程序员写代码的文章,作者说他一开始入职觉得写代码很难,当时觉得时间久了就会容易,到现在他从事这个行业已经14年了,已经是程序员「老鸟」了,还是觉得写代码很难。

信息技术发展的太快,代码编写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要不停的学习才能跟得上。但是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学习本身又是一个耗时和痛苦的过程,随着年岁渐长,身体和学习能力拼不过年轻人。当人到中年,到了35-40岁左右,不仅要面临工作的压力,还要照顾家庭,老程序员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了。有人说,到了这个年纪就要转型,做管理岗,但是僧多粥少,管理岗哪有那么多的空位,好多人还是会继续做程序员的工作。老板发现你加班没有年轻人拼命了,不能服从996工作制了,总是需要请假带老人孩子看病或参加家长会了,你就可能面临着「被优化」的风险了。

最近我在修改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代码有十多年了,在代码安全扫描的时候出现了几百个风险点,处理这些风险点发现它们原本就不算风险,我平时也这么写,可是现在这种写法现在已经不用了,过时了,被认为有风险了,必须用新的方法替代。我只好要忘掉以前的方法,学习新的方法。

因为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需要计算机人员,所以计算机专业找工作相对容易,工资水平也较高。但是计算机学科和别的学科不一样,不是越老越值钱,而是越老越不值钱,知识的保质期太短,学的东西很快就不能用了。它不像有些专业,比如会计和英语,这些专业知识更新得比较慢,学会以后只需不停地熟练应用,不需要学太多新的内容,而且老的知识不过时,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相对来说工作起来也没有那么累。

以上是我作为门外汉对程序员的认知和我自己的一些感想,我崇拜那些程序员大牛,更佩服用技术改变世界的组织,他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023年3月24日星期五

一人一狗一城的电影

最近看了两部很像的电影,讲的都是世界末日之后,一座废弃的城市里一个人和一只狗的故事。一部是威尔史密斯的《我是传奇》,一部是汤姆汉克斯的《芬奇》。

《我是传奇》前面的三分之二都非常好,看的惊心动魄,男主在废弃的城市里游走,和吸血僵尸斗智斗勇的情节看起来很紧张刺激,尤其是狗狗白天闯入黑暗的僵尸的群居地和男主中了圈套被吊在那里等待黑夜,真为男主捏了一把汗。

一度我真的以为这个城市只剩下他和狗了,没想到后面出现了一个女人和女孩,她们要去找人类居住的希望之地,感觉后面的情节突然跟前面的不协调不连贯,主题也不一致了,也少了之前的紧张感。不过电影整体看还是很不错。我之前都不喜欢看僵尸电影,没想到这部电影看起来那么过瘾。

据说《我是传奇》有两个结局的版本,一个是男主带着后来出现的女人去往传说的希望之地,一个是男主和僵尸同归于尽。我个人觉得第一个版本的结局更能接受些,毕竟男主已经这么惨了,留一丝的希望也是对观众的安慰。

《芬奇》怎么看都觉得是在抄袭《我是传奇》,相似的地方太多了,比如故事的设定的背景,主要的人物,白天去商店寻找食物。《芬奇》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冲突,整部电影都是男主和一个机器人的情感交流和机器人成长的过程,这个机器人几乎可以看做是个不成熟的人类了,狗反而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芬奇》没有《我是传奇》和僵尸的斗智斗勇的刺激场面,总体来说看起来比较平淡,也有几处情节比较紧张,比如偶遇龙卷风差点把房车吹走,躲避人类汽车的追踪,伸手被紫外线灼伤,这些敌人都是看不见的。

我觉得《芬奇》没有十几年前同样是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荒岛余生》好看,虽然那是一个人一个球和一座岛,但是生存条件就是最大的敌人,他可以跟恶劣的生存环境做斗争,他有求生的欲望。你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男主的死活,看起来还是紧张的。而《芬奇》没有很强烈的故事张力和冲突,所以看起来感觉差一些。

2023年3月10日星期五

第一次喝咖啡后失眠的感受

昨天晚上值班,晚上8点多同事邀请喝咖啡,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怕夜里睡不着。他友情劝说喝一点没事,我想着之前也喝过没什么事,也就同意了。

这次的咖啡和以往喝的不一样,是用咖啡机磨的咖啡豆,磨出来的咖啡很苦,我用一次性纸杯只接了半杯,大约一百毫升。喝了几口实在是太苦,加了两次糖才喝完。

我是11点20分上床睡觉,躺在那里竟然一点睡意都没有,我平时睡觉刚开始胡思乱想十几分钟就睡着了,昨天想了好久都没睡着,爬起来上厕所已经12点半了。

回来继续睡,还是没有困意,翻来覆去到1点多了。这时有点着急了,明天还要上班,这老睡不着可不行啊。虽然这么想还是睡不着,关着灯等睡意,不知不觉到了2点,这时好气愤,早知道不喝那半杯咖啡了,这次好好体会到了想睡又不睡着,无聊透顶的难受。躺在床上把该想的都想了一遍,没事可干,玩了会儿手机,还是无聊,只能继续睡。磨蹭到了3点,这时心态放松了,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不知什么时候好像睡着了,好像还做了一个梦,但是一翻身就醒来了,看了下手机快5点半了,上个厕所回来,又睡不着了,闭着眼睛感觉到窗户慢慢变亮,躺到6点多了。

之后迷迷糊糊睡着了,7点闹铃闹醒了,一点都不想懒床,觉得自己好像没睡着一样,爬起来洗漱,也没有没休息好的困意。

看来浓咖啡的威力还是挺大的,像我这种几乎不喝咖啡的以后还是少喝为妙,睡不着觉的感觉一点都不好。

2023年3月9日星期四

谷歌AdSense的自动广告导致侧边栏掉到下面去

今天发现博客的网页打开很奇怪,原来是侧边栏掉到下面去了。本来左侧是文章内容,右侧是侧边栏,现在变成了左侧是文章内容,下面是谷歌AdSense广告,再下面才是侧边栏。

网站用的是谷歌AdSense的自动广告,看来是谷歌将广告插入到文章内容和侧边栏之间了。出错的网页结构如下:

<div class="row" style="height: auto !important;">      <div id="primary" class="content-area col-lg-8" ></div>/*文章内容*/     <div class="google-auto-placed" style="width: 100%; height: auto; clear: both; text-align: center;"></div>/*谷歌AdSense广告*/     <aside id="secondary-1" class="sidebar sidebar-secondary-1 text-left col-lg-4" ></div>/*侧边栏*/</div>

我一开始以为是谷歌自动广告的问题,登录AdSense的自动广告设置页面也找不到可以配置的选项,之后去AdSense的帮助论坛去发帖求助。

后来网上有人说AdSense的自动广告会破坏页面显示样式,因为AdSense自动广告通过分析页面的结构来插入广告,如果网页结构有问题会导致页面错乱。这时我觉得可能我的主题有问题,通过浏览器自带的开发者工具,发现class=”row”用的是弹性布局display: flex,在class=”row”中添加以下代码问题就解决了:

flex-direction: row;  /*作为一行,水平地显示弹性项目*/flex-wrap: nowrap;    /*flex中的元素被摆放到一行*/

这样把文章内容和侧边栏摆到一行去了,而且不换行,谷歌的自动广告就没法在它们之间插入广告把侧边栏挤掉到下面去了。

2023年3月8日星期三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我被书名骗了,看到「解忧杂货店」几个字以为是为人解忧的智者故事,偏文艺,又因为作者是擅长写推理小说的东野圭吾,认为这部小说是以忧愁有关的推理故事。刚看了开端觉得有点不对劲,竟然出现了「科幻」的「时空穿梭」的内容,这种「非科学」的东西可是与「推理」不想干。

看完这部书,确实是完全没有推理的东西,几个独立的故事像冰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相互之间有所关联。如果你是奔着推理情节来看的话,还是早点放弃吧。

小说说的是三个毛贼偷的汽车坏了,只能步行到一处荒废的小屋等到天亮,没想到这个小屋的时间会变得缓慢,而且能与四十年的时空前进行通信。小屋可以收到四十年前的人写的信,小屋里的人写好信放在屋后又会被四十年前的人取走。看到这里都不想看下去了,这都是什么呀。后面才知道小屋原来的主人是专门给别人解决烦恼的,通过匿名通信的方式。

小说后面几个章节写的是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烦恼然后怎么解决,而且提供解决方案的竟然是四十年以后的未来人。

这些烦恼其实就是我们通常人所遇到的一些真实又具体的烦恼:梦想和爱人怎么选择,音乐和家传老店怎么选择,青少年和父母如何相处,当陪酒女还是粉领。

这几个故事写的很真实和具体,时间线被打乱后重连,相互之间又有联系,这需要很强的故事情节的设计能力。东野圭吾社会性的描述和剖析写的还是挺好的,让你能看进去,能了解人物的内心,能身如其境的体会到他们的处境,能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的情景,还有一些难舍难分,无能为力的力量。但是我还是不太喜欢这种牵强的「时空穿梭」的故事设定,显得不太真实。可能是因为我看了不少东野圭吾的小说,熟悉他一贯的写法,突然出现这样另类的会不适应,如果首先看这部的话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我看「男女平等」

最近北大三个女生和上野千鹤子的访谈视频比较火,三个女生被骂惨了,说是顶着北大的光环却完全不懂「女性主义」。

我看了视频觉得这几个女生表现的还算不错的,至少很真诚,自爆家庭生活中的隐私,虽然提的几个问题看起来很低级还有点尴尬,比如「你为什么不结婚,是不是被男人伤害过?」「女性主义是不是有鄙视链?」「不结婚的女性主义,是不是比结婚的女性主义高级?」。上野千鹤子回答的却很高级,讲解了「女性主义」的真谛,和结婚生子无关,主要是要有自我认知。

三个女生生活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家庭、社会和制度的影响,遇到「为什么结婚」「为什么生小孩」等问题不可避免被周围的观念影响。她们三个人算是幸运的,拥有高等学历和经济独立,才有与男人一争高下和选择的能力。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女性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在成长的过程中被默默地剥夺了——「折断了飞翔的双翼」。

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有着几千年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那么容易根除。现代文明也不过一百多年,男女平等虽有所进步,但没有完全普及。韩国普遍的大男子主义,日本女人结婚后做全职妈妈,中国农村女人教育程度低生儿观念严重。 但这已经比有些国家好得多了,印度有极度不平等种姓制度,女性地位低到离谱,强奸案频发还说是女人的错。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东国家的女人不能抛头露面,也不能接受教育。这个世界是不平等不平均的,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希望「男女平等」,更希望「人人平等」,我相信那天会到来。

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东野圭吾《恶意》读后感

读完了《恶意》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好,总是觉得故事深度不够,流于形式,情节的吸引性也不够,读起来不太尽兴。

小说不断地从男主的「我」和刑警的「我」来描述事件,这种形式很特别,非常像凑佳苗的《告白》,从不同人物角度用第一人称来写。

第一章男主的日记,描述了男主和死者的关系,死者突然被杀。

第二章刑警的日记,这一章很短,才六页纸,主要从刑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案件。

第三章男主的日记,记录刑警发现的一些细节,推断出男主是凶手,男主也承认自己是凶手,但是死活不说出作案动机。这一章结束才80多页,也就是说凶杀案发生后很快就确认了凶手。

第四章刑警的日记,主要想探明男主的作案动机,仔细推敲整个案件的细节,通过细致观察层层推理,寻找到了相关的「证据」,从而确认了男主的作案动机。

第五章男主的日记,承认了刑警的推理过程的正确性,也从自己的口中说出了更详细的做案过程。如果这部小说从这里结束,也可以说比较正常和完整,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第六章刑警的日记,他觉得案件中有些细节对不上,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关键是看到了男主手上的茧子。

第七章刑警的采访日记,采访了男主和被害人上学时候的人,从而得出了关于男主和被害人为人的相关论述,这里也可以看作是收集证据。

第八章刑警的日记,主要描述了刑警在学校当老师的时候,遇到校园霸凌的处理过程,这一章也很短,才八页。

第九章刑警的日记,是最后一章,他从第七章的采访和自己的推理得出,前面的结论是男主设置的圈套。男主设置好圈套和「证据」,为的是让警察找到线索和凶手,并没有自己说出来,而是让警察找出来,这就是男主的过人之处。最后一章刑警又从细节出发,发现了男主的圈套,从而解除了谜团,确认了男主真正的作案动机。这一章可以说是一个反转。

这部小说其实故事情节非常简单,说的是男主上学的时候受到了霸凌,不敢去上学,被害人帮助了他去上学。被害人紧接着也受到了霸凌,男主却没有挺身而出,反而助纣为虐。成年以后,被害人当上了畅销书作家,男主很羡慕心态不平衡。被害人写了一部小说,记录小的时候受到霸凌的故事,在写小说的时候收集到了男主做坏事的证据。男主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又不想让自己以前做的不光彩的事情公布于世,于是计划杀掉被害人。但是他又不想简单地杀掉,而是设了一个圈套,为了表明被害人要挟他代笔,想让世人同情他,从而才有了这整个故事。

男主设计的这个圈套确实很巧妙,提前一年布局,潜入被害人家中偷拍录像带,偷被害人老婆的照片和衣服,手抄至少几十万字的几部小说,从而设置成杀害被害人不成反被要挟代笔写书的圈套。

我在看的时候在想,近期做的录像带和抄写的字和七年前肯定是不一祥的,警方只要鉴定下就能发现差别了,再怎么伪装时间是无法伪装的。到最后,被害人老婆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也没有交待。

这部小说和东野圭吾巅峰时的小说还是有差距的。

2023年2月16日星期四

丢手机后怎么办?

周末手机差点丢了,后来发现是虚惊一场,是爱丽丝偷偷藏在自己身上了。具体经过如下:从姥姥家回家,走到楼下掏钥匙发现手机不见了,赶紧用另一个手机打,竟然打通了,没人接(一般手机丢了后打回去会关机)。我骑车往回找,让姥姥在小区找,Jasmine在这边小区找。我骑了一段路就回来了,想到如果真的丢在路上,转眼就会被人捡走,不可能安安稳稳躺在那里,于是就回去了,回去的路上在想赶紧要清除数据。

这两天在想如果手机真的丢了要怎么办?通过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

清除数据

登录手机云服务,点击「查找设备」,开启「丢失模式」,然后「清除数据」,手机联网后将被锁定。

补办SIM卡

致电运营商挂失手机号,尽快补卡。

微信和支付宝

用另一个手机登录微信、支付宝、云闪付,丢失的手机会自动退出登录状态,然后重置密码。或者在「安全中心」冻结账号或者挂失账号。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更好些,毕竟很快就要用了。

手机银行APP

大部分手机银行APP打开后需要认证,这个不用担心,不过有些银行APP打开不需要认证,比如:买单吧、工银E生活。可以打电话冻结相应的手机网银。

购物APP

购物APP都是免登录,而且支付是小额免密码,需要修改这类APP的登录密码或者暂时冻结账号。比如:京东、淘宝、拼多多、美团。

找回手机

我看了知乎上十几个找回手机的案例,都是要确定「捡手机人」的确切身份,一般都是固定的空间(比如小区或者医院),有监控拍到「捡手机人」的头像(只拍到头像不知道是谁也不行),知道他住在哪里,或者知道他是谁,他的手机号等。有了这些确定的信息再去报警,警察才会陪着去要手机。一般情况下,警力有限,不会为了一部手机大海捞针去给你找的。所以丢了手机,不知道是谁捡到的,很难再找回了。

提醒

这件事情给我的提醒是:1.手机里的资料(比如照片)要及时备份到电脑里,丢了可能再也没有了。2.人多的时候要看好手机,最好拿在手里。3.丢了手机再找回真的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