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靠爸妈,出门靠公交。最近两年汕头的公交还是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增加了线路,实现全部公交可刷IC卡,替换掉了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座椅大窟窿的破烂公交。
一个城市的发达首先体现在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汕头目前都不具备。各个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靠得都是政府的扶持,汕头九十年代曾引入公交公司竞争化,试图推动公交的发展,结果却是不理想,造成了大家都想跑热门线路,冷偏的地方都不想跑的问题。
目前汕头公交基本上能满足出行的要求,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有些线路整天爆满,有些线路乘客稀少;大部分公交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大,其他时间人流量少;有些公交发车频率太低,甚至等半个小时还坐不上车,打击了乘客乘坐的热情;部分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离生活区较远,乘客不愿乘坐;部分司机素质不高,甩站现象时有发生…总之,不方便乘坐是阻碍公交发展的一座大山。
凡事有果必有因,针对结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排查出长期亏损的线路,改变线路走向,更换成小型公交车;根据每日人流高峰调整发车频率,尽量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多深入生活住宅区,别总在大路上跑,优化站点设置;增加夜行线路,改变七点以后没公交可坐的局面;对公交甩站快跑的行为设置考核机制,规范司机行为;开设交流平台,让群众自己发表需求看法;不断优化线路和站点,方便乘客乘坐是第一目标。
如果能实现立足群众,上下联动,合理配置资源,汕头的公交局面会大为改观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